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

書畫高仿復制——弄假成真為流芳

2013年02月17日08:3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摘要:書畫的高仿真復制自古有之,時至今日,復制品依然能起到延續原作生命,使“秘閣珍玩”的藝術品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作用。

《唐·蘭亭序》復制品(局部)(資料圖片)

今年1月,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發現了王羲之“大報帖”的唐代摹本,並稱這是繼1973年日本發現王羲之“妹至帖”之后,相隔40年的重大國寶級發現。生活於公元4世紀的王羲之雖然在書法史上被尊為“書聖”,但並沒有真跡流傳至今。今天所能看到最接近他真跡的是唐代的高仿真復制品——雙鉤廓填本,又稱為“響搨”(亦作“響拓”)摹本。

宋代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今石刻辨》記載說:“以紙加碑上,貼於窗戶間,以游絲筆就明處圈卻字畫,填以濃墨,謂之響搨。”其方法主要是先將融化的蠟涂於紙上,使其透明而不滲墨,再將原作向光放置,如貼在窗戶上,將涂過蠟的紙(不滲墨,防止污損原作)覆蓋在原作上,依照原作筆畫邊緣勾摹出輪廓,最后在輪廓內填墨。

這種唐摹本在宋代已被重視,米芾詩雲“媼來鵝去已千年,莫怪痴兒收蠟紙”,可見當時已有人把鉤摹的蠟紙本當作書法真跡收集。今天唐摹本更為稀少,被人重視的程度自然遠過宋人,幾乎視作與真跡同等了。

書畫的高仿真復制自古有之,時至今日,復制品依然能起到延續原作生命,使“秘閣珍玩”的藝術品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作用。

分享到:

(責編:墨言、王化雲)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