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2012:中國電影終於扛過來了

2013年03月04日08:0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苗春    字號:
 
 2012年的國產電影佳作:從上至下:《人再囧途之泰囧》、《搜索》、《白鹿原》、《黃金大劫案》、《一九四二》、《聽風者》、《寒戰》、《畫皮Ⅱ》、《十二生肖》

  制圖:宿靜?

  2012年的國產電影,走過了一段悲喜交集、起伏跌宕的過程。由二季度國產電影票房份額僅佔28.9%,到最終《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破天荒達到12.6億元人民幣,賀歲片市場國產片成績斐然,最終四季度票房佔比67.1%,全年以48.5%收官。這一年,國產電影有如坐過山車,就像一部以自身為主角的電影,走過遭遇磨難、經受考驗、多方設法、苦練內功的過程,最后終於迎來了中國人最樂見的“皆大歡喜”結局。

  1

  2012:這一年中國電影如何走過——

  從黑雲壓城到歡欣鼓舞

  《2013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表明,2012年國產電影一季度所佔份額為47.3%。剛過完春節、結束賀歲檔的3月份,向來是國產電影淡季,但因一季度兼跨賀歲檔,觀眾和院線都比較親近國產片、排斥進口片,所以這個數字是正常的。可是進入二季度后,業內外馬上發現,國產片市場份額嚴重下降,3D版《泰坦尼克號》和《超級戰艦》這兩艘“外國大船”,將寧浩的《黃金大劫案》、王小帥的《我11》、管虎的《殺生》、楊樹鵬的《匹夫》、張楊的《飛躍老人院》等青年導演的國產電影全部打敗。

  更讓國產影片備感前所未有之壓力的是:2012年2月18日,中國和美國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諒解備忘錄達成的協議開始生效,協議確定中國在每年20部進口分賬影片配額的基礎上,再增加14部進口分賬的高新技術格式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也由此前的17.5%提高到25%。二季度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電影市場上有12部外國影片票房過億,16年后卷土重來的《泰坦尼克》改換3D版,竟然獲得約10億票房,而國產影片過億的隻有6部,市場份額隻佔28.9%。6月中下旬舉辦的上海電影節上,國產電影的“集體滑鐵盧”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電影業內外彌漫著悲觀情緒。

  但在黑雲壓城一般的境況裡,不乏樂觀者。光線影業總裁王長田當時認為,上半年國產片的情況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的現狀。好萊塢大片因為政策的原因忽然涌入,甚至有幾部影片的票房是超出預期的,上半年上映的國產片可能競爭力沒有那麼強,導致上半年國產片陷入低谷。但是,國產片的重頭戲在后半年,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還沒來,重點影片也都沒上映。從全年的角度看,國產片未必就那麼差。“我對市場一點都不悲觀。”他說,“我們仍將繼續加大電影投資”。他說這番話時,恐怕自己也沒有料到:就在2012年底,光線出品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會創下超過3700多萬人次的觀影紀錄和12.6億的國產片票房紀錄。

  持樂觀態度的並非王長田一人。2012年5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的《本土電影在沖擊中成長》一文,在業內外引發較大反響。文中援引印度、日本、韓國電影產業的數據,得出結論:在短期內,中國電影可能會出現類似10年前日、韓等國的情況,即好萊塢影片壓倒國產片,但這種沖擊波效應會逐步衰減,同時,自由競爭會刺激、培育國產片的競爭力,在短期陣痛之后,實現中國電影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從而保住國產電影的半壁江山。劉藩的樂觀,主要依據是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中國獨特文化給進口片造成的“文化折扣”。他認為,中國和印度類似,由於本土文化的獨特性,隻有與本土有文化親和力的電影,民眾才容易接受,而與中國無關的文化產品,民眾接受起來都要打折扣,這是中國的文化現實。“‘炫技’的高科技電影會熱一陣子就過去,美國的好片子也是有數的,而接地氣的國產電影,如《失戀33天》、《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甚至《孤島驚魂》等,還會不斷涌現出來。”

  果然,當大家正在躊躇觀望的時候,暑期檔的重要國產片《畫皮Ⅱ》超出預期地獲得了7億多的高票房。而國產片也從這時起開始了此年度的命運轉折。在《畫皮Ⅱ》的直接拉動下,第三季度國產電影所佔份額超過一半,達51%。進入四季度就是國產片的標准檔期——國慶檔,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太極Ⅰ》和《太極Ⅱ》、《銅雀台》等國產片以及有中國演員許晴參演最終被算作進口片的《環形使者》等,都沒有達到預期。直到11月底,《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國產大片開始上映,展開大規模宣傳,國產片終於完勝引進片《星球崛起》和3D《2012》,雖然《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娛樂性不夠,內容被批評較多,票房分別隻有3個多億和1個多億,但畢竟為國產片增了光。加上此前上映的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幾部影片點燃了觀眾在賀歲檔的觀影熱情。接下來,國產片持續發威,《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年12月12號上映后,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一路走高,到年底票房即超過8億,成了幾年來的最大黑馬和“全民影片”,一部電影救了全年的國產片份額。而成龍的《十二生肖》實際上扮演了以往馮小剛在賀歲檔的角色,其余如《大上海》、《血滴子》都有其貢獻。時任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的童剛終於能在總結當年電影成績時說,國產影片在全年票房總額中佔比超過48%,超出中美電影協議簽訂之初的市場預期,當然,“成就來之不易”。

  2

  轉折:國產片好運是“保護”出來的嗎——

  “保護”合理,國產佳片亦非浪得虛名

  多年來,關於國產影片到底應不應該“保護”、是否受到“保護”以及“保護”得怎麼樣等,一直是眾說紛紜的話題。

  2012年11月11日,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國不存在“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月”是一種誤讀。他說,影片上映是一種市場的行為,政府不會強行地安排電影的檔期。一個時間段之內,國產影片可能會多一點,又一個時間段之內,進口的影片可能會多一點,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但無可否認的是,從《畫皮Ⅱ》開始,院線和影院的檔期安排上更方便國產片,國產片獲得了更長的時間段和更大的空間。9月份以后,支持國產電影的探索與手段似乎已更加諳熟,即使引進片《蝙蝠俠》、《蜘蛛俠》同出,也沒有構成對國產電影的正面威脅。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認為,對國產電影的“保護”是合理的,法國、韓國都有對本國電影的“保護”措施,只是我們對國產電影的“保護”應該更市場化,更遵照市場規律來做,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策略,而不能是完全行政式的。另外也要看到,“保護”是短期的、合理有效的“保駕護航”,但不是“保護傘”和“保險箱”。“‘保護’是希望國產電影在面臨好萊塢的巨大壓力之下,得到一定的緩沖時間,目的並不是不讓大家看引進片,而是要自我強身健體,努力提高國產電影的競爭力”。他認為,現在民眾對“保護”的微詞,是因為“保護”了質量不高的影片,引起了麻煩。“任何電影公司和電影生產者都不應該寄望於‘保護’,更不能是個國產片就讓政府給找市場和空間。”他說。

  在珠江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看來,院線為國產片扭轉一二季度全國票房低迷的形勢做出了突出貢獻。“全國的院線都團結起來了。2012年6月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院線聯盟會議和國產影片的市場分析會,策劃在暑期和8、9月份,集中推出一些優秀的國產片,比如《聽風者》,經過院線聯盟的鼎力支持與合作,把它抬到了2.4億左右的票房。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又聯合推出了《泰囧》。另外,每一次會議我們都邀請十幾家影片的片方進行他們影片的路演,增強了影片和市場之間的信息對稱性。后來為了幫助《一九四二》等已經上映的影片上升到一個票房新高度,我們還與制片方進行談判,達成了中國電影的梯級分賬。今年3月底,我們又要在鄭州開第三次會議,這次有十幾部影片報了名,但是要推哪個還沒最終確定。”

  趙軍認為,任何一部國產影片的高票房都與“保護”無關:“你為什麼不說現在《霍比特人》一直被《西游降魔篇》砸得抬不起頭來呢?很難說一部片子的票房到底應該多高,百姓其實是很聰明的。現在人們的娛樂分流渠道這麼多,憑什麼要看一部所謂受‘保護’的影片呢?我覺得就是影片本身‘硬’,才會贏得這麼高的票房。中國的老百姓如果被忽悠得哪部電影‘保護’一下他就會去看,這樣的電影他們寧可不看。”

  趙軍說,高票房的國產影片都“因為成功而成為經典”,並非“浪得虛名”,比如《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整個電影藝術質量、電影語言都不是很完美的情況下,創造了很多成功的模式、經典的東西,包括王寶強的表演,徐崢、黃渤和王寶強3個人的搭配和出彩的對手戲,作為一部公路電影其路途中諸多橋段的設置等,相信這些將來會作為電影教科書上的經典事例。”他說,“經典的影片不一定是很完美的影片哦!”

  按照趙軍和劉藩的說法,2012年獲得高票房的國產影片都有其突出的賣點,本身“功夫夠硬”,比如:

  《十二生肖》:成龍動作喜劇+國際范+愛國主義﹔

  《畫皮Ⅱ》:《畫皮Ⅰ》的好口碑+大量一線明星+國產3D+超現實的想象力﹔

  《寒戰》:內地廣泛認同的香港警匪片品牌+動作+港星﹔

  《聽風者》:諜戰題材+電視劇《暗算》好口碑+電影《風語》品牌+最亮華語明星﹔

  《一九四二》:馮小剛12年人氣+讓人保持敬意的內容+明星

  ……

  3

  2013:我們應該樂觀還是悲觀——

  不盲目樂觀也相信未來

  2013年2月26日,上海《新聞晚報》刊登的《3月華語小片混戰難敵眾多大片》一文稱:3月的華語片影市將會在好萊塢大片的阻擊下處於弱勢。《蕭紅》、《北京遇上西雅圖》等華語片的制作水准都算不俗,但大都為中小成本,風格都比較偏文藝,想要在華語片淡季正面阻擊《特警判官》、《悲慘世界》、《劫案迷雲》等進口影片難度頗大。加上進口片比較豐富多種,之后《鐵娘子》、《虎膽龍威5》、《生化危機Ⅴ:懲罰》、《魔境仙蹤》、《特種部隊Ⅱ:復仇》等更加大牌的“好萊虎”接踵而至,華語片的日子可能很難過。

  難道國產電影去年的歷史又將在今年重演?

  饒曙光認為,雖然2012年國產電影取得很了不起的成績,但是我們的確沒有任何盲目樂觀的理由。春節檔、賀歲檔國產電影的相對強勢,首先在於沒有好萊塢大片進來,其次在於賀歲檔和春節檔有其特殊性,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更靠近,國產片有較好的市場表現,但不一定會延續。“因為國產影片的質量沒有得到根本提升。‘大導演+大明星’的‘配方式生產’還在繼續,這樣制造出來的商業片在市場上沒有得到認同﹔主流電影還存在觀念上的問題,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沒有得到發揮”。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電影應該從哪裡做起呢?

  專家們建議,首先有關部門應該扶持制片業。2012年11月,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公布了4項針對片方和院線的資金補貼政策,3D、高新科技影片以及票房高的影片受到較大力度支持,《畫皮Ⅱ》因而獲得1000萬的獎勵。劉藩說,業內人士認為,《一九四二》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比,制作水准相差5到10年,相比之下,韓國因為有對制作公司的扶持制度,所以有很強的制作公司和人才,我們的影視作品拿到韓國制作的不在少數。中國的制作公司理應受到足夠關注與扶持。

  其次應該抓創作,“內容為王,作品至上”。去年業內有意識地選擇喜劇當做國產電影的突破口,結果《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等票房大賣。眼下當務之急,饒曙光和劉藩都建議支持和鼓勵對本土有吸引力的中國式大片,在視聽上與傳統的電影和電視劇拉開距離,並以此提升中國電影的現代化水准。趙軍則建議多拍攝以家庭娛樂為主的合家歡電影,“現在中國市場的情況是成人愛看的電影小孩不愛看﹔小孩愛看的成人又不愛看。而好萊塢合家歡電影比比皆是,比如《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等。如果缺乏合家歡電影,我們的電影衍生產品就很難發展起來,隻能靠票房收入,比如《一九四二》就很難推出電影衍生品。這是中國電影必須盡快突破的障礙”。

  再次,審查制度上要有所改進。比如,現在國產片審查比進口片嚴格,尤其關注國產片的負面誘導性,而對進口片隻要政治傾向沒問題就行,場景、故事相對寬鬆。

  第四,國產片發行應有更多的支持措施,檔期上避免自身內耗。饒曙光介紹,法國每放一場國產電影都有一定的資金補貼,相比之下,我們目前雖然規定影院2/3以上時間放國產片,但是沒能有效實現,比如國產電影被安排在特別早的早場等,所以,他認為直接的放映補貼才是更有效的。

  3年11個月,這是留給我們的時間。中美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諒解備忘錄達成的協議有效期是5年,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年有余,將來中國電影市場還是要對外開放的。這段時間結束、協議失效時,國產電影能從制度、發展方向、政策等每個環節著手,切實地彌補短板,解決問題,提高質量和影響力,我們從電影大國轉變為電影強國嗎?

  饒曙光說,他抱著悲觀的態度等待樂觀的結果。“好萊塢大片也有過度游戲化、電子化以及放棄敘事和人文內涵表達的短板,這是我們生長的空間”。

  劉藩相對樂觀:“電影是大眾時尚快速消費品,國產片不一定非要具備多麼精良的藝術水平才能獲得過半市場份額。憑借具有文化親和力的故事和明星,以及創作的巧勁,即適合國人口味的本土化創意,國產片可以對抗好萊塢的國際口味大片。”

  趙軍則樂觀得多:“1994年底、1995年初,美國大片首度登陸中國的時候,我們就有過‘狼來了’的一番驚恐。可是我們也就有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紅櫻桃》這樣的好片子,國產片一下子抬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從那時候開始,中國電影人就不用擔心美國電影進來,中國電影就不行了。中國電影行不行,不是光看電影而論的,而是要看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對幸福指數的判斷。接下來中國電影還會有更多的奇跡出現,一定會在跟美國電影的較量中重新佔據上風。”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