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要聞

五年回眸 汶川彰顯“中國精神”【3】

2013年05月12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民生優先,安民富民。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就業,群眾滿意是最高要求,以人為本理念貫穿始終

  安昌河蜿蜒流淌,永昌鎮展露秀姿。

  這裡是北川新縣城。永昌大道兩旁,行政服務中心、商業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醫院、學校一應俱全。夕陽西下,北川人三三兩兩在安昌河畔、禹王橋邊散步、品茗﹔“巴拿恰”商業街的廣場上,成群結隊的人們跳起羌族舞蹈。

  “禹王橋上品香茗,巴拿恰街跳沙朗”,新北川的生活,祥和而愜意。

  這份祥和與愜意,源自搬進“科學選址、高度設防”新居的踏實,源自“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就業”的滿足,也源自“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安心。

  救災就是救民,重建必須為民。

  怎樣把群眾安頓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災區建設好?群眾滿意是最高要求,群眾認可是最硬標准。

  回望汶川,銘記來路,恪守以人為本,堅持民生優先。

  黨心與民意同頻共振:從全力實施生死大營救,到緊急救治轉移傷病員﹔從迅速開展次生災害防治、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到破解受災群眾安置難題,四川及時完成上千萬人的應急安置、過渡安置及340萬學生復學復課。

  統籌推進擴大就業、安全溫暖過冬、特困戶幫扶、安置失地農民、保障“三孤”人員、傷殘人員治療康復、再生育服務、完善社保體系,災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四川妥善解決了20萬因災失地農民的異地安置,幫助170多萬受災群眾實現就業,扶助受災家庭生育3410個孩子。

  民生設施的“短板”,在重建中“拉長”。千百年來農房建設無標准、不設防的歷史改寫,學校、醫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場所。

  通過落實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創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扶持措施,四川災區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應,促進就業創業。早在2010年9月,重災區就有99.9%的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

  災區還布局建成了一批社會福利院。地震中倒塌房屋、失去女兒的李新覺老兩口,就在什邡市社會福利中心安度晚年。

  每天打牌下棋、跳舞健身,日子倒也過得充實。逐漸撫平老人傷口的,是福利中心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悉心照料。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座福利院選用了節能保溫的建筑材料,室內冬暖夏涼。

  讓災區群眾安心、舒心的,不僅僅是服務保障設施的大幅改善,為民、便民、利民的社會管理和建設理念,同步提升著百姓的幸福指數。

  2008年6月7日,都江堰市向峨鄉棋盤村的600多名村民參加首次恢復重建大會,討論的就是“選擇哪種方式重建”。像這樣的村民大會,在向峨鄉12個村開了許多次。最終,全鄉3425戶11470人選擇了“統規統建”,佔全鄉農村戶數的94.5%。

  都江堰市規劃局負責人介紹,方案設計前,設計單位深入村組農戶與群眾溝通。初步規劃方案出台后,採取村組公示、群眾評議的方式廣泛征求意見,經基層干部和群眾代表同意后實施。

  “開放式重建”,讓重建之路更暢通。恢復重建的每一處小區、每一個村落,從選址、布局到房屋的結構,無不打上了民意烙印。

  受災群眾不僅住上了新房子,更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好路子。即便穿行在大山深處,也不時可見這樣的標語:“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重上富裕路,一個不能少”……

  “三月的櫻桃,五月的枇杷,六月的李子,七月的梨子,九月三十吃柿子,冬天還有獼猴桃。”這幾句話,印在了北川縣曲山鎮石椅村村民陳雲高的名片上,“北川名氣越來越大,來我們寨子的游客越來越多,吃上了旅游飯,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水果產業與旅游觀光相結合,帶動了石椅村的農家樂發展。去年,這個共有328人的村子,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

  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歡迎再到這裡來,肯定還會有驚喜。”受訪群眾的話語裡,透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