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反思“城市病”

【海外版】擴規模更應提品質(圖)【2】

2013年06月13日08:1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6月9日20時左右,廣西南寧市電閃雷鳴突降暴雨。就在這個雨夜,47歲的婦女萬清容墜入下水道,生死未卜。類似悲劇近期在中國許多城市已經上演了多次。在中國,許多城市都面臨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趕不上城市擴張速度的問題。事實上,除了城市排水,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入托難、就醫難等都不斷困擾著市民。

  源於發展不均衡

  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表明中國開始進入到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新城市時代。然而,城市越來越大,困擾也越來越多。

  專家認為,大城市“得病”的根源,也許並不在其“大”,而在其“大而不當”,中國城市普遍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表象、輕內在的特點,過於偏重城市發展的數量和規模,忽略資源和環境的代價。

  牛文元認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需要克服非匹配、非規整、非公平、非集約、非持續等戰略性弊端,而這些弊端給人們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城市病”,其根源在於發展的不均衡,城市規模擴大了,但品質沒有相應提升。

  牛文元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土地”城市化明顯快於“人口”城市化,城市空間布局不合理,政府、企業、醫院、學校、商店的超優質資源過於集中在城區,帶來了頻繁的人口流動,最終必然導致擁擠。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通過新的科學的空間重整,客觀上減少人們的出行需求和出行距離。

  需制定科學規劃

  如何治理“城市病”,牛文元給出了藥方:一是科學制定城市規劃,二是加強公共交通建設,三是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四是完善就業機制。為了解決大城市人口膨脹與城市規模的矛盾,牛文元建議,從建立城市聯盟、引導人口合理流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倪鵬飛認為,預防和治理城市病總體上需要從兩個基本方向入手:第一個方向是人口和產業空間分布均衡化調整,建構一個適度傾斜而平坦的城市中國。超越單個城市,將視角拓展至區域層面。第二個方向是提高城市配套建設與管理服務水平,在資源約束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擴大人口承載能力,緩解“城市病”。(本報記者 葉曉楠)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