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海外版】印馬新共突“霾”伏(圖)

2013年07月04日08:2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自6月19日開始,印尼農民開荒燒芭蕉林所帶來的煙塵一路飄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21日新加坡空氣污染指數直飆400,創下16年來最高值。馬來西亞約300所學校被迫停課。“霧霾危機”甚至一度觸發了印新的緊張關系,兩國官員隔空互嗆,印尼福利統籌部長拉克索諾稱:“新加坡不該像個孩子一樣,大驚小怪。”然而僅靠互掐推托,沒有人能走出十面“霾”伏。

  十面“霾”伏

  朱慧卿(新華社發)

  霧鎖重樓,苦不堪言。近日,霧霾深鎖的獅城民眾終於能鬆口氣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於7月1日決定共同設立一個跨部門的三邊抗霾合作機制,這一機制主要關於如何防止燒芭活動以及預防煙霾問題。

  自6月19日開始,印尼農民開荒燒芭蕉林所帶來的煙塵一路飄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21日新加坡空氣污染指數直飆400,創下16年來最高值。馬來西亞約300所學校被迫停課。

  “霧霾危機”甚至一度觸發了印新的緊張關系,兩國官員隔空互嗆,印尼福利統籌部長拉克索諾稱:“新加坡不該像個孩子一樣,大驚小怪。”然而僅靠互掐推托,沒有人能走出十面“霾”伏。

  好在,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一方誠意道歉,一方寬容接受,你扑火來我洒水,終於將外交戰轉為及時雨,沖淡了煙霾天氣對新馬兩國的影響。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氣候變化和生態破壞所帶來的問題不分國界,各自為營隻會讓多國人民陷入更深的生存困境中。東盟各國從推諉扯皮走向區域合作抗霾,也是從“鄰避情結”走向“迎臂效應”的應有之舉。

  上世紀80年代,西方政客發明了“鄰避情結”(Not In My Back Yard),該詞是形容新發展計劃受到附近區域居民反對的貶義詞語。對跨區域的環境治理問題,“鄰避情結”要不得。

  德國駐滬總領事芮悟峰在今年5月上海舉辦的環境保護研討會上表示:“當年治理萊茵河,如果各國都抱著鄰避心理,現在就無法看到清澈的河水了。”從“歐洲下水道”到碧水清波,萊茵河的“重生”是多國合作治理,制定法律,建立監控機制的成果。

  而敞開大門積極合作的“迎臂效應”則能使環境危機的解決變得樂觀。據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秘書長本·范德韋介紹,合作的起步階段最困難。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具體問題通過“喝咖啡的時間”就可以解決了。

  目前,歐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內部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合作已初步機制化。發展中國家肩挑消除貧困和保護環境兩頭重擔,尤其需要突破鄰避心理,建立“南南合作”,展開“環境自救”。我們期待印馬新的三邊抗霾能成為另一個成功范例。(劉葭子)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