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海外版】為了未來,收藏災難(圖)

2013年07月08日09:3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英國名記者田伯烈編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其中記載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滔天罪行。馮玉祥親筆在封面上題記:“紀法細讀 馮玉祥”。“紀法”指馮玉祥的隨從副官馮紀法。

  抗日軍民使用的大刀和地雷  

  1966年,由川籍抗戰老兵燒制青花粗陶抗戰杯。上面的文字是:“我隻記得八年抗戰,我和日本昨(作)戰,我的腿上中了一棵(顆)彈。”

     英國名記者田伯烈編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其中記載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滔天罪行。馮玉祥親筆在封面上題記:“紀法細讀 馮玉祥”。“紀法”指馮玉祥的隨從副官馮紀法。

  樊建川56歲了,穿件軍綠套頭T恤、斜挎布書包,遠看仍是個小伙子。頭一次見面他沒一句客套、寒暄,上來就帶著記者在軍博的展廳裡從頭到尾看《建川博物館抗戰文物展》的展品,同時他的解說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地滔滔不絕。如果一時沒有跟上他的思路,他就拍你胳膊或者捅你肩膀。

  那些展品,都有近百年或者至少六七十年的歷史,盡管隔著冰涼透明的展櫃玻璃,卻似乎隨著樊建川的講解,讓你感到它們的一種“溫度”:烽火連年,129師戰士龍光珍的父母終於收到他寫於1938年6月27日的“萬金”家書,3頁“八行書”字跡工整,最后一頁連邊框外也寫滿了未盡事宜,而第三頁上“兒時刻准備開赴前線與日寇拼死命”的話,讓人感到了中華男兒的一腔熱血﹔一個畫有蒼山野樹茅屋小橋、充滿古意的瓷盤,細看空白處題寫的卻是那首“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做(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是時人為了紀念“九·一八”7周年特意燒制的﹔聶榮臻送給下屬的文件包由“上海榮順”制造,搭扣至今閃閃發亮,一點沒有生鏽,包裡不知裝過多少軍機密文,跟著主人橫渡多少關山﹔蔣中正親筆在“中統”有關汪偽人員有意投靠,希望獲得官職的文件上批了大段表示“不行”的文字,紅色鉛筆的字跡如新﹔細細長長的川軍竹制旱煙杆,上面刻著“上戰場打日寇”的字樣,不知哪位將士在戰斗的間隙曾用它來提神。展覽上好幾幅畫作引人矚目:何香凝的《送寒衣與傷兵回營》畫著累累怪石邊怒放的一枝黃花,張大千之兄張善子為美國援華的飛虎隊所做的《飛虎圖》,兩隻帶翅膀的老虎正凌空翱翔,這兩幅畫分別作於1937年和1940年,都是為抗戰募捐所畫﹔而最小的那幅《勝利之夜》,由豐子愷畫於日本宣布投降后3天,畫面上大人、孩子一家5口在電燈下團圓,戰時燈火管制結束了,平民百姓的興奮心情展露無遺。一件晶瑩透明的小印章,卻有很大的意義:1946年,中國派出數十人組成的駐日佔領軍先遣隊,上校參謀廖季威的這枚水晶印章上刻了“購於東京”的字樣,成為當時中國以勝利者之姿進駐東京審判的歷史見証……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