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通縮風險加劇 銀行疲軟不堪

【海外版】歐洲會採取什麼經濟學(圖)【2】

2013年07月16日08:2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在美聯儲宣布准備將逐步淡出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歐洲央行卻邁出與美國央行背道而馳的一步。更多的經濟學家認為,歐洲正表現出與日本相似性,有可能會採取與日本類似的政策。

  追隨日本之路?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也飽受因資產泡沫破裂導致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縮水的問題。日本央行也因制定政策時的謹小慎微而遭詬病。日本也在大多數時間裡處理因地產價格暴跌重挫的“僵尸銀行”。

  而如今,歐洲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雖然央行實行了低利率政策,但歐洲的政策未能將這種低利率傳導給南歐企業和家庭,這種做法正在“撕裂歐元區17國”。

  IMF已經表態:“為了逆轉這種態勢,銀行損失需要完全確認,脆弱但可存活的銀行要進行資本重組,無存活能力的銀行要關閉或重組”。

  歐洲關於此事的拖延帶來的風險正在走近,有消息稱,關於清理銀行的安排在2019年都可能無法生效。

  但現在日本採取了更為激進的策略。日本央行祭出了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

  國外智庫分析,如果安倍最終決定採取頗具雄心的促增長舉措,而且“安倍經濟學”也取得成功的話,那麼對歐洲最重要的啟示是,要想重振經濟,需將大膽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性改革舉措雙管齊下,並恰當地安排好兩者間的優先次序。

  但歐洲央行此時的舉動,則是在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有的評論稱,它以通過“前瞻性指導”壓低利率而沾沾自喜。

  不被看好的前景

  “安倍經濟學”並不被多數經濟學家看好,因為日本經濟的恢復需要安倍第三支“箭”即結構性改革提出實實在在的目標。

  歐洲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加復雜。分析認為,歐元區根本性的失衡在於,不同差異的經濟體被單一貨幣捆綁在一起。隻要結構性差異不解決,歐洲將不斷出現危機。

  觀察者分析,央行這一次的目的本來是想敦促銀行更多地向企業貸款,鼓勵企業投資。但企業不會單單因低利率而進行投資,更重要的是政治必須創造有利於投資的框架條件。一般來說,政治隻有在巨大的壓力下才能拿出改革的勇氣,但現在歐洲央行的平衡策略卻為政治解壓了。

  這從另一個側面証明,歐洲不能採取日本的政策。這在一方的觀點中有所體現。有分析認為,歐洲應該繼續推行緊縮計劃,縮小公共部門,以提高競爭力。但僅此還不夠,還需要增長政策來配合財政緊縮。

  法前總統經濟顧問阿塔利預測,到2015年會爆發下一場危機,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如果歐洲政客再把時間白白浪費,這也許最終會發生。(本報記者 楊子岩)

分享到:

(責編:夏麗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