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海外版】媽媽去哪兒?

——職場上華人母親的“糾結”

2014年03月28日09:14|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全職媽媽

  圖片來源:中新網

  近日,據法國媒體報道,一些職場中的華人女性在懷孕生子之后,依舊堅持在事業上繼續打拼。她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職場的拼搏中,難免會缺少對家庭的關注。

  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權衡家庭與事業孰輕孰重之時,他們必須要做一個果斷的選擇。身為人母的華人們,是選擇留在職場,追求事業的卓越﹔還是退居家庭,踐行“女主內,男主外”的傳統理念呢?在面臨事業發展與照顧家庭兩個選擇時,“媽媽去哪兒”,這似乎成為了一個十分糾結的問題。

  事業與家庭難以兼顧

  “男人以社會為主,女人以家庭為重”的傳統家庭觀念影響著華人母親的擇業觀。但是對於一些事業至上的女性而言,“出得廳堂,不下廚房”或許才是她們中意的生活。

  華人張芊在孩子出生時,事業正處於上升階段,而婆婆又不習慣英國的生活,綜合這些因素考慮,隻能將孩子留在國內。雖然從客觀來說,孩子回國讓她少了后顧之憂,但是在投入職場之時,也少不了操心和牽挂。

  事業的發展滿足了張芊的成就感,但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卻缺少了母愛的潤澤。如果讓她重新選擇,將孩子留在身邊,做一個全職媽媽也許是她最真實的選擇。

  華人母親的事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是在孩子本該享受母愛的時候,卻讓這種親情遠離和缺失,以至於對孩子在人格塑造、家庭關系構建方面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經濟壓力迫使重返職場

  與那些事業有成的職場母親不同的是,一些華人母親在面對是否選擇重回職場時,搖擺不定、進退兩難。重返職場意味著失去政府給予的生育福利,而一旦工作薪酬不高,面對著昂貴的育嬰費用和教育資金時,她們的生活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而回歸家庭,做全職母親可以得到客觀的政府福利,可是多年寒窗苦讀又使她們不甘心於退居家庭,潛意識裡萌發的對於“家庭主婦”的排斥感,使她們的幸福指數降低。

  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讓這些華人媽媽不得不重返職場,而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據報道,受英國經濟危機的影響,有75萬名英國媽媽(孩子低於5歲)為了緩減經濟壓力正在從事一份全職工作,該數額比2007年增加了15萬。

  同時,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相比經濟危機前,不少華人媽媽的“育兒”壓力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以至於超過六成的媽媽在懷孕期間就已經計劃好未來會回歸全職工作。

  隨著育兒經費的漸漲、購房壓力的增加,主婦們不得不走向職場,扮演著雙重社會身份,承擔起家庭賦予的另一份責任。但是,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難以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無法再獲得政府的育兒福利等都成為了她們重返職場后的困擾於心的諸多隱情。

  調整心態,量力而行

  那麼,華人媽媽到底該回歸家庭,還是奔波事業?這似乎不僅僅是個人職業選擇的問題,它所涉及的是一種家庭模式的構建,以及對傳統價值觀念的思考。

  重返職場,這些已為人母的女性不僅要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且要妥善處理好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對於她們而言,似乎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在用事實証明自我獨立的同時,還要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家庭倫理觀念中尋求自我發展的希望。

  回歸家庭,意味著自我認知中對於事業的追求就要不斷地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在“相夫教子”的理念下,努力去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也許經歷了10年寒窗苦讀之后,卻難以找到用武之地,柴米油鹽、家長裡短才是生活的主流。

  不過,不管職場中的華人媽媽作何選擇,量力而行,適合自己,才是最佳的選擇。也許“全職奶爸”的出現正為這些女性重返職場,提供了保障,使職業女性在追逐自己事業夢想的同時,又可以找到一個溫暖的歸宿。當然,面對職場媽媽的困惑,政府也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正如澳洲公共政策智庫格拉頓研究所戴利所說,“最重要的政策是改善家庭福利、兒童保育福利和退稅的政策,以便一個家庭中女性能夠在扣除稅收、福利和托兒費后得到更多的收入。”(孫少峰 李曉)

(責編:夏麗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家庭主婦,育兒,媽媽,職場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繁華鬧市辦鋼管舞大賽 現場斗美萬眾矚目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