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海外版】漢語教材顯露國際范兒(圖)

2014年05月12日08:42|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漢語  漢語教科書

漢語 漢語教科書 漢語熱 國家漢辦 本土教材

  近些年,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中國的漢語教材如水銀瀉地一般出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各國漢語粉絲對漢語教材的需求越來越大,趣向也越來越多。在不久前落幕的英國倫敦書展上,一套新型國際漢語試聽教材《中國好人》,在全球首發並受到好評。這部以“郭明義”這個普通中國人的平凡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教材,讓更多的外國民眾對真實的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有了一個更直觀的了解,同時也啟發我們不斷開拓漢語教材種類、創新漢語教學模式的思路。

  漢語教材幾經更迭

  由北京大學教授鄧懿主編的《漢語教科書》,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以漢語拼音為基礎的對外漢語教材,1958年進入市場﹔上世紀60年代出現的全套12冊的《當代對英漢語教材》被奉為經典,甚至沿用至今﹔隨后,《基礎漢語》、《漢語課本》等帶有上世紀70年代鮮明時代特征的教材相繼步入人們的視野﹔如今,走進書店,種類繁多的國際漢語教材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以系統的語言教學體系為綱,語法和詞匯知識緊密連接,語言知識服務於課本內容,是許多國際漢語教材共同的特點。但時移勢易,任何一種語言教材,注定都會過時,其承載的語言文化知識體系也會部分地成為邊緣知識,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就對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的相關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續更新教材編寫,趕上時代新要求。

  文化差異不可小覷

  在今年的巴黎語言博覽會上,中國國家漢辦推出《國際漢語教材編寫指南》平台,希望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和宣傳漢語教學標准化資源,這讓我們聯想到“國別化”漢語教材的新理念。

  目前國內很多教材的詞匯表、語法知識,除了擁有漢語本身的說明外,還配有英語、日語、法語等主要語種的釋義,但是翻譯質量參差不齊。如今以小語種為母語的國家和地區的漢語學習者越來越多,這些生硬粗糙的外文翻譯沒有原汁原味地傳遞對應的漢語寓意,妨礙了外國漢語學習者的領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針對此情況,結合自己的對外漢語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泰國易三倉教會學校的初中部使用的漢語教材《跟我學漢語》,其解釋、說明部分(即所謂的‘元語言’)是英文,這讓教學的漢語老師和學習的泰國學生都感到很不適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考慮在初、中級對泰漢語教材編寫中適當使用泰語作為‘元語言’。”

  對外漢語教材以推廣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使命,同時也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的風採。由此思路出發,近年來,一些新編漢語教材注重真實展現中國人的生活。在羅馬尼亞孔子學院任教的漢語教師志願者徐秀介紹,她正在使用的教材《長城漢語》就比較好。這些配有光盤、動畫的漢語教材逐步改變了從前刻板的課文內容,設身處地地站在外國漢語學習者的角度,還原實際對話的情境。

  專用教材前景更廣

  “大一統”的教材編寫思路早已不適用於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諸多新編國際漢語教材都打破了“教材就是一本用故事講語法和詞匯的書”的傳統概念,如俄羅斯推出的《你好,中國》多媒體讀物,孟加拉國推出的首本中、孟、英三語漢語本土教材等。對外經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唐興全認為,未來的國際漢語教材發展方向應該是通用型教材和專用型教材編寫並行,並且更重視專用型教材的開發。一方面要開發專門針對具體國家和地區的漢語教材,比如面向北美地區的《中文聽說讀寫》、面向波蘭的《高等學校基礎教程》、面向意大利的《漢語》等,另一方面對學習者群體也要進行細分,以適用於專門用途,比如商務漢語教材、中醫漢語教材等。

  伴隨著中國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中文的國際化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內容貼合生活、釋義接近本土、形式趨於多樣、分類更加細化,是未來國際漢語教材編寫的方向。結合在對外漢語教學第一線工作的教師的體會和建議,加上國內漢語專家、百科知識專家和精通目標國家語言的專家的通力合作,國際漢語教材一定能不斷推陳出新,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蘭蓮超)

(責編:夏麗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本土教材,國家漢辦,漢語熱,漢語教科書,漢語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殲擊機女飛行員英姿迷人

中國第一批空姐什麼樣(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