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限制性政策高筑壁壘 孤島心態傷害競爭力

【海外版】陸生赴台開“窄門”關住了誰?(記者觀察)

2014年05月13日10:00: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赴台陸生要面對種種限制性政策,台灣高校招生遇冷。

  (圖片來源:百度網)

    5月12日開始,想要赴台就讀本科的大陸學生可以在網上報名了,報名時間截至6月18日。與往年不同,今年赴台的陸生可以選擇報考公立大學。包括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等在內的49所島內公立大學,首次面向陸生小幅試水。

  2011年,被稱做是陸生元年,這一年,台灣高校首次開放面向大陸招生。但之前,公立大學隻能招收研究生,想要到島內讀本科,就隻能選擇私立大學。

  陸生赴台,搭建起兩岸年輕人交流的新平台,其開放和每個環節的進展,在島內都會引發兩面的爭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為兩岸教育交流中的具體舉措,陸生赴台這個話題,折射出兩岸關系的溫度,同樣可以作為一個切入口,觀察島內的社情民意。

  陸生被稱為“破冰者”

  今年是陸生赴台的第四個年頭。島內媒體報道,台灣今年共有134所院校、1132個系所面向大陸中學生開放,計劃在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遼寧8個省市錄取本科生1988人。考生須參加今年8省市范圍內的地方高考,且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市本科第二批分數線。

  第一批登“台”的大陸學生,之所以選擇到台灣讀書,“嘗鮮”的心態多於“鍍金”。他們到了台灣,體驗著兩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成為大陸人看台灣的一面鏡子,也自然成為台灣年輕人近距離看大陸的“樣本”。

  大陸學生在島內媒體上講述著台灣人的友善、熱情﹔55名在台陸生還出版了名叫《大陸學生台灣夢》的書﹔島內多檔綜藝節目,像《大學生了沒》也經常邀請兩岸學生對談。當然,他們最初的問答中,還是有不少現在看來讓我們啼笑皆非的。大陸學生會被台灣同學問到“你們都隻穿藍色和黑色嗎?”“你們有捷運(地鐵)嗎?”而大陸學生也會不明白“台灣怎麼會有清華”、“台大是指台北大學還是台灣大學呢?”

  兩岸曾經的隔絕與分離,即使是互聯網一代,也難免有信息缺失。有交流終歸是好事。三毛、李敖、席慕容、幾米和龍應台,很多大陸人都有小島想象,台灣人也一樣,他們同樣有大陸想象。因此,陸生才會備受關注,被貼上“破冰者”、“新新人類”等各種標簽。

  陸生的出現,即便是爭論和不同看法,也客觀上給台灣社會了解大陸打開了一扇窗。

  求職與戀愛遇“寒冬”

  即便如此,陸生赴台的后續劇情,卻並非門一開,就沿著日益熱絡的軌跡前行了。

  2011年,最終928名陸生赴台,不及招生計劃的一半,而招收研究生的80所學校中的41所更是“顆粒無收”。2013年,陸生赴台的第三年,缺額率仍約三成二。

  陸生赴台的開放本就是一波三折。2007年馬英九參選“總統”時,“開放陸生就學”作為其重要的施政理念被提出。由於綠營的強力杯葛,直到2011年,陸生赴台之門才開啟。

  但是,這扇門卻是道“窄門”。陸生赴台政策附加了諸多條件,這就是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三限”指限制採認大陸高等學歷,限制採認醫事學歷,限制學位陸生總量﹔“六不”指陸生不享受加分,不能獲得政府獎學金,不得影響台灣招生名額,不得打工,不得留台就業,不得報考証照。

  關卡重重,現實難免沮喪。本科生不能報考公立學校,能報考公立學校的研究生卻要按私立學校最高標准繳費﹔台灣本土公司傾向於招台灣學生,而台企在大陸的公司則青睞招大陸學生,陸生“裡外不是人”,台當局的歧視性政策更讓他們的求職遭遇著“寒冬”。遭遇“寒冬”的還有他們的愛情。因為不能留在台灣工作,陸生的“跨海戀”很少能修成正果。

  隱形壁壘正慢慢消融

  開放陸生赴台的呼聲島內由來已久。高等教育資源過剩,加之“少子化”嚴重,不受政府資助的私立高校生存面臨嚴重困境,隻有降低分數爭搶生源,不僅錄取率幾近百分之百,甚至還爆出7分就能上大學的新聞。

  台灣有優質教育資源,開放陸生赴台本是雙贏互利。但是島內一部分人心態復雜,或許心裡明鏡似的,為選票還是要高喊:“交流是統戰”、“陸生是間諜”。陸生赴台政策“鬆綁”的呼聲遲遲沒有回應。

  台灣學者朱學恆發出疑問,“三限六不”歧視性規定太短視。對於陸生,除了怕台灣自己吸引力不夠之外,有什麼好怕的呢?隻想別人開放、自己不開放,高牆和孤島心態最終損害的還是台灣的競爭力。

  今年,公立大學招收陸生就讀本科仍有每年每校5人的限制,鬆綁尺度有限。任教於台灣中正大學傳播系的羅世宏表示,開放陸生來台就讀高校是正確的政策方向,但台當局在實際執行時綁手綁腳,甚至任由民粹“聲高”,對陸生處處設防。世界各地都想盡辦法吸引優秀人才,香港高校每年都會以高額獎學金到內地搶高考狀元,台灣還可以繼續把優秀的大陸生往外推嗎?

  或許,限制性政策壁壘的打破還需時日,但在呼聲和對話中,兩岸間隱形的壁壘正在慢慢消融。(本報記者 李煒娜)

(責編:梅亞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殲擊機女飛行員英姿迷人

中國第一批空姐什麼樣(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