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海外版】《舌尖2》:在重重吐槽中裸奔(聚焦)

2014-05-22 08:48: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舌尖2 吐槽 經典紀錄片 腳步 時節

舌尖2 吐槽 經典紀錄片 腳步 時節

  2012年,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1》)一炮而紅,贏得口碑鮮花無數,也創下單集4萬美元的國產紀錄片海外發行紀錄﹔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又以每周一集的速度開始在央視播出,仍然引發了轟動效應,不過,這一次是一撥接一撥的吐槽。

  有媒體報道,《舌尖2》放映時曾進行過一個網絡調查,希望觀眾點選自己收看時的狀態,設置的選項是:“1,眼含熱淚﹔2,口水四溢﹔3,流下的不僅是口水還有淚水﹔4,靜靜觀看。”結果,除了很多觀眾選第三項,更多的網友選擇了好事者補充的第五項:“奮力吐槽。”

  數數《舌尖2》有“幾宗罪”

  根據《現代快報》、《金陵晚報》、《楚天都市報》以及豆瓣等網媒的報道,梳理下來,觀眾的吐槽基本上有如下幾點:

  涉嫌抄襲:

  第一集《腳步》被指出有數個橋段與英國廣播公司經典紀錄片《人類星球》第四集《叢林樹林生存者》很相似。特別是白馬佔堆爬樹為弟弟採蜜的那一段,“爬樹的拍攝角度、手法以及父親出現的時機都一樣”。還有第三集《時節》裡的飛魚場景,除了左右位置對調,和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生命》中的鏡頭完全一樣。

  涉嫌造假:

  植物學專業人士對第一集《腳步》中白馬佔堆爬上40米高的樹採集蜂蜜卻“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發出質疑,因為根據專業知識判斷,這裡的蜂巢不可能也那麼高﹔同一集中為女兒苦練釣跳跳魚技術的父親,實際上是請隔壁村的“釣跳跳魚冠軍”當的“替身”。此外,觀眾還“揭發”,第四集《家常》中河南琴童母女的生活並不像片中表現得那樣困頓等。

  過多的“人文情懷”:

  不少觀眾覺得《舌尖2》著力靠人物故事引出美食,像當下綜藝節目中每個歌手背后都有一個淒慘的故事一樣過分煽情,讓自己有淚水無口水,是“偏題”了。“人文可以講,但融入講故事中應該潤物細無聲,不能讓吃貨們產生逆反心理,美食不能成了陪襯。”網友說。

  剪輯快而亂過於跳躍:

  不少觀眾覺得《舌尖2》看得很累。比如第一集《腳步》近60分鐘的片子,涉及的美食數量超過20種,從川渝豆花、秦嶺蜂蜜、山東煎餅,再到湖北房縣小花菇、浙江紅燒望潮等,取景遍布中國東西南北中,甚至還提到新加坡、法國等海外地區,確實很豐富多樣,但讓人感覺找不到重點,有些像流水賬,點到為止,走馬觀花,轉變得太快。第三集《時節》也給人這種感覺,有時顯得混亂、倉促。

  傳遞錯誤的價值觀:

  這方面最受人詬病的仍是第四集《家常》中河南母女的橋段。網友們表示,又不是遠隔千山萬水,母女倆甚至連奶奶化療都沒有回老家,爸爸5年都沒有來看妻女,“這是畸形的、沒有溫情、愛情的價值觀,隻有對出人頭地的變態的渴望,這樣的家庭做出來的紅燒肉、河南抻面,不該入選《舌尖2》”。此外,從《舌尖1》開始,就有環保主義者批評這種紀錄片宣揚的是一種“被口腹之欲沖昏了頭腦”的價值觀,“天地萬物都成了食材,對待跳跳魚等動物非常殘忍”。

  值得注意的是,《舌尖2》劇組對起先媒體和觀眾的一些質疑,進行了詳盡耐心的回應。比如總導演陳曉卿多次接受多家媒體採訪,表示英國廣播公司的這些經典紀錄片都是他和編導們喜愛的,但《舌尖2》中出現的涉嫌抄襲的橋段並非抄襲而是“致敬”,“飛魚”鏡頭也是取得了授權以后才使用的。被觀眾和網友質疑的一些分集的導演也進行了答疑和說明。更重要的是,有的分集還根據觀眾的意見緊急修改,比如第三集《時節》播出前就連夜修改,增加了美食的比重。但是,等第四集播出后,洶涌的惡評以及“片中人是編導公司簽約演員”的傳言甚囂塵上,陳曉卿等主創關閉了微博評論,不再溝通。

  紅燒肉要不要放蒜,是各有所愛嗎?

  相比網絡議論和觀眾零星口碑,一些學者給出了貌似更為專業、更為冷靜和自成體系的評論,事實上是對《舌尖2》表示支持。對此,《中國藝術報》等媒體給予了大幅報道。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雷蔚真介紹,在英國廣播公司拍攝北極熊、田鼠等紀錄片時,由於播出時沒有向觀眾解釋拍攝手法,結果在播出后有觀眾得知這些洞穴內的鏡頭是在人工布置的環境中拍攝的,而並非自然環境,也曾引發媒體風波和爭議。他強調,大多數人文類紀錄片本質都不同於新聞報道,所以會存在大量的“真實再現”等特殊拍攝手法。隻要沒有刻意誤導觀眾,這是可以理解和諒解的。

  目前國內最著名的紀錄片研究者之一、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認為,拍攝紀錄片要強調的是一個整體事件的真實性,為了達到更好的審美表達效果,有時候會利用一些手法,允許採用再現的方式來拍攝,這並不是一個觸犯底線的做法。“至於紅燒肉要不要放蒜,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張同道說,“希望觀眾用建設性的心態來看待《舌尖2》,多一點支持,包括批評也是支持。也希望大家盡量去了解紀錄片這個行業,了解它的一些規則”。

  另一位國內研究紀錄片的著名學者、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認為,如果說《舌尖1》把中國紀錄片帶進了公眾時代,那麼《舌尖2》則正在將紀錄片引向產業化的征程。前者在表現顯見,后者則在表現深層,更能顯示主動和自信。周播、冠名、插廣告等,也在昭示紀錄片真正在電視媒體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但令人遺憾的是,支持的聲音基本上淹沒在網絡吐槽裡。

  越炒越熱,越罵越紅?

  其實,從觀眾心理和創作者、出品方心理上都可以分析《舌尖2》被吐槽的原因。有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由於《舌尖1》的良好口碑,人為拉高了觀眾對《舌尖2》的期待,而《舌尖2》播出時間一拖再拖,千呼萬喚始出來,令很多“舌尖粉”對它的期待空前高漲,並且准備好像《舌尖1》那樣垂涎三尺,但主創們卻進行了一些改變,《舌尖2》從美食片變成人文片,造成了觀眾心目中的極大落差。

  從目前的成片來看,《舌尖1》的巨大成功,也使創作者的心態不能平靜。陳曉卿承認“自己有壓力,大家常做惡夢”,一些編導也承認播出前自己“戰戰兢兢”。由於太想做好片子,大家就狂拍素材,這從編導透露的150︰1的素材使用比例也可以顯示出來,而剪輯時又手足失措,無所適從。另外,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央視採取了一周一期的播出方式,這固然引來了超乎尋常的兩億元人民幣的收益,但是也讓網絡惡評有了充分發酵的時間。此外,片子每集都有不同的主創,必然造成質量參差不齊,夸獎的話顯得庸常,而批評卻顯得格外尖利。

  按照既定安排,《舌尖2》共8集,其中7集是美食內容,一集是花絮。現在,剩下3集的播出狀況將如何,尚不得而知。有位央視資深編導的態度開玩笑地對記者說:沒關系,越炒越熱,越罵越紅。《舌尖2》的主創和觀眾們,又會怎麼想呢?(本報記者 苗春)

(責編:夏麗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典紀錄片 ,舌尖2,舌尖上的中國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殲擊機女飛行員英姿迷人

中國第一批空姐什麼樣(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