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海外版】大運河申遺:一路坎坷一路歌

2014-06-24 08:23: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在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際,大運河申遺的先行者、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講述他所經歷的大運河申遺征程。

朱炳仁 大運河 申遺

  朱炳仁近影

  一個創意加一封信

  2005年12月中旬,古文物專家羅哲文與古建筑專家鄭孝燮到杭州開會,“杭州銅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前去探望。他向鄭老惋惜地說起,自己為大運河上一座步行橋翻修的項目流產了。鄭老說,這座橋建不成,咱們還可以搭另一座“橋”——通向運河申遺的“橋”,把大運河的文化風貌歷史價值保護下來,展示給未來的世界。朱炳仁當時就被這個創意吸引,他們三人隨即揭開了大運河申遺之序幕,被尊稱為“運河三老”。

  大運河屬於活著的遺產,至今仍在使用中,當時國內外專家對其申遺爭議很大。到底能不能申報?是作為自然文化遺產,還是人文景觀遺產?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記者齊欣的建議下,2005年12月,三人連夜起草了《關於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並寄給了運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長。這封公開信猶如在平靜的湖面投入了一塊巨大的石頭,掀起了人們關注運河保護的熱潮。

  次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劉楓領銜58名全國政協委員群起響應“運河三老”的呼吁,草擬了一份影響深遠的“大運河申遺提案”。隨即,由國家文物局牽頭,聯合運河沿線35個城市共同參與的全國大運河資源調查工作啟動。2006年12月,大運河被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一條運河變無價寶

  2007年,揚州成為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的牽頭城市,同年舉辦了首屆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邀請來自世界運河城市的市長和代表們交流運河保護、開發和利用經驗。當國外的運河城市市長們見到京杭大運河時都驚呆了,自家門口的運河馬上被比了下去。由此,京杭大運河在世界上的名氣逐漸響亮,保護和申遺進入“快車道”。

  沿河城市開始關注運河水質、生態環境、民居保護,古建在原貌不變的情況下變身旅游區、博物館、文創園區,甚至不是大運河的沿河城市也開始關注和保護自身的文化遺產(如茶馬古道)……申遺的過程,讓大運河甚至整個中國意識覺醒,站在世界的高度來規劃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讓其繼續為當地發展服務,在新時代繼續創造財富。

  在這一點上,朱炳仁是保留性贊同的,他提出一個新的概念——“零保護”。他說,大運河是不斷變化的,保護是為了促進發展。運河邊必然會出現新的建筑、新的風貌,這是每個時代為它注入的精神和文化。在和原建筑風格統一的前提下,對其改造以更好地促進當今生產力的發展,是運河的巨大價值所在。

  一聲感慨抒發志向

  大運河申遺成功了,但在朱炳仁的心裡,卻是感慨與唏噓多於激動。

  他說:“最該高興的、為大運河申遺付出畢生精力的古文物泰斗羅哲文先生已於兩年前仙逝,另一位古建筑大家鄭孝燮年已98歲,罹患心臟病,我們甚至不敢把這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告訴他。”朱炳仁成了“運河三老”中唯一見証大運河申遺成功的人。

  訪談中,他回憶起2006年和羅老、鄭老在江浙一帶的大運河段考察時,年過九旬的鄭老見到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杭州廣濟橋,歡快得像個孩子,興奮地喊著:“廣濟橋,我終於又來看你了!”鄭老對祖國傳統文化遺產深厚的愛,讓朱炳仁深深動容。他清楚,申遺成功固然高興,但挑戰還在后面,他將盡其余生綿薄之力,做好大運河這項巨大的活態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這也是他對前人最好的致敬方式。(本報記者 汪靈犀)

(責編:夏麗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京杭大運河,運河三老,申遺,大運河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軍裝照(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全國最美“校花”掃描第三期--上海篇 (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門的女星 豪門棄婦現狀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