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中原創投成渝書畫贛鄱旅游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海外版發布>> 正文

【海外版】水清木華圓明園(名家話北京)

2014-07-08 08:33: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圓明園 北京廣播學院 水清 北京城市 西郊

圓明園 北京廣播學院 水清 北京城市 西郊

  在我1978年上北京廣播學院之前,我的整個少年時光都是在清華園裡度過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旁邊的圓明園,那時的圓明園,真是空曠,真是寂靜,真是生機盎然!

  清華附中西門對面,一條馬路之隔,就是舉世聞名的圓明園。然而那個時候的圓明園完全讓人意識不到它輝煌的身份,甚至都不是一個有人管理的公園,只是北京西郊諸多的“野園子”之一,一到夏天,處處蟬鳴蛙聲,荷塘遍布。園子的四周圍著圍牆,卻連個像樣的門也沒有。裡面還有個村子,叫“樹村”,滿滿地住了一村子的人。人們進進出出的,誰也沒把這身旁的舉世瑰寶當回事兒。

  距離實在太近了,幾乎每個周末,我都會和朋友進園子裡去玩耍。70年代我們在清華附中上學時要練12分鐘跑,雖然附中裡也有標准跑道,但是老師都會帶著我們穿過馬路,到圓明園裡去繞著圈子跑,大概也是覺得這樣更有“野趣兒”吧。尤其是一到入團日或者少先隊活動等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老師也會將舉行宣誓儀式的地方選在圓明園裡,讓我們在曾被侵犯的傷痕累累的園林裡懂得民族與國家的重要意義,理解歷史的殘酷與文化的珍貴。

  這些年,圓明園早已是國內外游人到北京旅游的必去景點之一。而在我的少年時代,幾乎沒有正式管理和保護的圓明園遠遠比不上天安門、故宮等在國人心中的重要意義。那時來圓明園參觀的,很多是外國人。有時我們放學出了校門,就會碰見“大轎子車”拉著一車的外國人,我們也會很好奇地跟著他們進去轉悠。在我們眼裡稀鬆平常的殘垣斷壁與光禿禿的石柱,卻會引得他們連連驚嘆,跟旁邊什麼也不明白的我們真是好個對比!

  盡管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殘忍的掠奪與傷害,凋敝而零落的圓明園卻仍以獨有的大氣胸懷與淡然氣質,包容著它的兒女。冬日時園子白雪皚皚,清冷肅殺﹔到了夏日卻是遍地荷塘,滿目繁花。住在園子裡的老百姓們到了夏天都跑去荷塘裡挖藕,一朵朵盛開的荷花就代表著下面有深埋於淤泥中的美味。那時親手挖出來的藕,吃起來脆甜脆甜的,今天已經再吃不到那樣的味道了!

  圓明園的變化,也是北京這幾十年城市發展變遷的見証。曾經住在這一帶的北京“西郊”的農民,在北京城市逐步的擴張中也早已沒有了蹤影。在清華附中的時候,我們每年都會行軍拉練,去西郊幫農民種地、插秧、收苞谷,做起農活來比上學都起勁。而那時的農村和城市,無論吃穿住行,都和城市沒有太大的分別。那時的圓明園、清華園和北大校園裡,甚至還有一片一片的庄稼地。誰能想到幾十年后,這曾經的西郊也能發展成城市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呢?

  慢慢地,我離開了家,離開了清華園,從北京西郊來到東郊,在廣播學院上學,又到中央電視台工作,即便想回去看看圓明園,也總是難以抽出時間來了。但是記憶裡水清木華的園子,總是能令我想起最美好的少年時代,充滿著草木的清香與斑駁的樹影,仿佛處處彌漫著歷史的回聲,滄桑而又安靜。隻有圓明園有這樣的美呵!

  (作者為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持人)

(責編:夏麗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北京廣播學院 ,圓明園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中共中央領導人的軍裝照(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 (高清)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