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

 

 

广东医患关系1周"三重门"震惊全国 为何恶化严重?

2011年11月07日09:38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一周“三重门” 医患战何时休 专家认为将医疗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每个公民才为上策深圳“八毛门”事件风波刚平,过去一周,广东又连续爆发医患矛盾“三重门”——广州“录音门”、佛山“乌龙门”、潮州“砍杀门”,震惊全国。舆论惊呼:医患关系为何恶化到如此境地?讨论和反思之声不断。

  此起彼伏的“门”让舆论hold不住

  上周日,广州各大报纸相继刊登深圳“八毛门”事件中的患儿已在武汉确诊巨结肠并做了手术,家长向深圳妇幼保健院道歉的消息。正在媒体在反思事件的戏剧变化时,著名网友“医生哥波子”、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已在微博上“预言”:如果医患关系不得到实质性好转,“八毛门”之后肯定还有其他的“门”。廖新波不幸言中。

  周一,医患互不信任,出现“录音门”。患儿小梓涵患重症手足口病入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其父徐先生因怀疑医院过度治疗,对医疗过程全程录音拍照。孩子救治受延误,也令不少医务人员心冷,该院已有毕业才三个月的儿科年轻医生辞职。

  周四,医者极不负责,导致“乌龙门”。佛山南海红十字会医院爆出早产儿“活婴被当作死婴丢弃”,目前涉事的四名医务人员、三名医院和科室领导已被停职处理。

  周五,患者不愈报复,爆发“砍杀门”。广东潮州男科医院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外来工花了近3000元治疗前列腺炎没有效果,持刀砍向医院医务人员。

  据南方日报报料系统统计,从10月15日到11月4日,接到广东省发生的医患纠纷83起。其中,发生在广州的有47起,其他城市的有36起。这些纠纷中,涉及病患死亡的有20起;涉及费用纠纷的有28起。

  报料中,涉及省级医院被投诉案例7起,市级医院24起,其他各级医院及卫生站52起。值得一提的是,43人次患者因医疗费高向社会求助。

  与此同时,一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在网上热传,该指南给医生的建议是:“千万不要背对大门坐诊,新医生要熟悉医院各个出口和安全通道,情况复杂时脱掉白大褂混入人群……”指南一经披露,顿时引发热议。

  医疗回归公益方能治本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网友和媒体评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悲叹医疗行业高危和艰难,以医护人员为主;二是不少网友现身说法,指责医院、医生太“黑”,患者是被逼过度防御,甚至丧失理性;三是比较客观中立的评论,认为要反思和改革社会风气和医疗体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专家分析,医患冲突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第三方医疗鉴定和调节机制,在布满戾气的社会语境中,有的患者求助无门,就走极端,将怒火撒在医生身上。事实上,医生被砍早已不是新闻。”

  廖新波本周就此连发多条微博和博客,感叹“医患战争何日休”。在接受记者时,廖新波采访时指出,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应该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但现在医患为何水火不容?多年来“医疗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把医院推向市场,医生要创收谋利,而病人看病也从以前的“政府全包”变成“自己掏钱”,医患的利益冲突越来越直接,矛盾冲突也就越来越突出。

  廖新波指出,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真正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每个公民”的新医改理念,通过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监管,让医生不再为创收苦恼,让病人看病基本能报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陈枫 张迪)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