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跟印第安猎手打猎(国人看世界)

李学江 文/图

2011年12月22日16:45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印第安猎人在第一天深夜打到了一支驼鹿,图为两人在收拾战利品。

马修·奥尔在张弓射箭,一箭射中9环。

  时值秋季,本人应邀前往参加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一个印第安保留地的秋收节活动。到达后,迎接我们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印第安人,男的名叫马修·奥尔,担任当地的旅游开发部主任,女子名叫多利,是马修的助手。马修古铜色脸庞,短发微褐,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晴,身材孔武,相貌堂堂。多利则身材高挑,给人一种“健美”之感。

  我们从萨德伯瑞机场登上小面包车,驱车3个小时才到达印第安野营地。只见林中湖边的开阔地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顶顶大小不一的帐篷。外边有狗在叫,有孩子在奔跑,帐篷内有年长者在教孩子们编篮子,搭帐篷。

  晚餐是同印第安人一道吃的“公社大食堂”。饭后,马修和他的同事就开上林地越野车带我们去打猎了。马修没有带枪,拿的是一张昂贵的现代弓箭。行前在教练场上,我们都好奇地拿起那张弓箭想一试身手,结果我们每人只能将弓弦拉开两三寸。最后马修接过去,搭上一支箭,只见他略一使劲就弓开如满月,在约50米远的距离上,他竟然射中了9环。后来听人说,他是全北美印第安射箭大赛的亚军。于是此后我们就称他为“后羿”了。

  按照马修的要求,我们全都穿上了迷彩服,以避免惊动野兽。一小时后,车开到一片已砍伐的林地。下车后,马修指着路边的脚印说,这只驼鹿刚走过去不久。于是我们寻着脚印找过去。走到林边空旷处,马修打开折叠帆布椅让我坐下静候。马修告诉我,狩猎不能进入森林深处,密林会挡住视野、飞箭和子弹;鹿群也多是在林间空地有水草的地方觅食的。驼鹿喜食枫树的叶子,而其他鹿种则以嫩草为食。所以猎手多是在林间相对空旷的地带,而不会钻进密林中狩猎。随后马修取出一个用桦树皮做的喇叭筒,对着密林吹出“嗥嗥”的母鹿求偶声,以吸引公鹿。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马修蹲在岩石后,不时地吹上几声。天阴得很,有时还落下几点雨来。

  森林里安静极了:听得到树叶在微风中轻抖的窸窣,听得到雨滴从树叶上滑落的淅沥;不时还能听到宿鸟一两声啁啾,也间或传来一两声低沉的蛙鸣。过了许久,马修捡起一段粗树枝,猛烈地敲击一段树干,传出很响的撞击声,然后在万籁俱寂中侧耳细听。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秋天是驼鹿的交配季节,敲击树干是模仿公鹿争雌时双角的对撞声,以吸引母鹿前来。

  就这样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一无所获地走出了林地。让人惊喜的是,第二天一早醒来,我们竟然看见一只骆驼般大小的驼鹿已然倒吊在帐篷边的木架上,两个猎人持刀正在开膛剥皮。听说它是一位印第安猎手于凌晨2时左右猎到的。随后我们又看到4个孩子手提尚温的鹌鹑从密林中走了出来。

  第二天晚上,我们再度出猎。此次马修的白人妻子尼基也去了。林中有时能看到白人的狩猎帐篷。尼基告诉我们,印第安人捕猎是不受限制的,但其他人则需向省政府申请狩猎许可证,而每证每年只准打一只野兽,她同样受此限制。这次马修除弓箭外还带了一支猎枪。马修告诉我们,他清晨已到狩猎地带撒了一些早前收集的母鹿尿,以吸引公鹿,这吊高了我们的期望。此次我们在森林中走得更远更深,情形与前夜类似:在一处林地空旷处我坐守着,由马修出去寻猎。当夜天气晴朗得很,没有月亮,只见银河如练,繁星满天。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这么明亮的星星,不由得想起“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石钉”的儿歌来。凝神仰望间,不时有流星倏然划亮夜空,一阵惊喜掠过心头——这已是多年难得一见的景致了。也许是此地更靠北的缘故吧,北斗星和北极星离我们很近很近,似乎只要爬上山头就可以摘到手中。又3个多小时过去了,回营时,我们依然是两手空空。

  第二天,其他猎手又分别打到了两只驼鹿,这让马修有些不好意思。但有人告诉我,如果我们在林地守上一夜,肯定会有所收获。但马修怕天寒露重我们熬不住,所以只能早早打道回营。其实,能有机会饱览如此良夜美景,我们并无遗憾之感,而且,还长了不少狩猎知识呢。只可惜,“此夜此景不常有,明星明月再难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2月22日   第 08 版)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