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温州“非遗”走进欧洲 “东瓯遗韵”奏响罗马

陈丽伟

2012年10月22日16:04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海外网10月22日电 据欧联网报道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报道,温州,古老的东瓯文化浸润着的土地,孕育着祖祖辈辈的温州人。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着温州人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犹如一棵古老而健硕的大树,根须深扎,触及世界的每一个温州人,枝叶繁茂,荫蔽四方的每一个东瓯后人。
日前,罗马中华语言学校的40来名华侨子弟欢聚一起,跟随着温州外派欧洲教师陈丽伟老师和刘绮雯老师,在温州“非遗”的文化艺术中快乐徜徉。课后,两位老师将温州市政府侨办委托的两本关于“温州非遗”的著作——《东瓯遗韵》赠送了给了罗马中华语言学校的蒋中华校长。
这堂课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快乐地感受体验温州非遗产艺术文化的魅力,笔者查阅相关的资料,搜集了精美的图片,精心设计了这堂课,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这堂课通过温州“非遗”文化知识介绍和体验“温州平阳太平钿剪纸”两部分呈现出来,既有知识的精彩传递,又有动手创作的快乐分享。
课堂伊始,笔者由“遗产”一词促发学生的兴趣,进而简单诠释并让学生明白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祖辈留给后代的财产,但它不是金钱,却比金钱更珍贵百倍千倍,它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如表演、民俗、技艺等等,它代代相传,我们后人能从中找到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紧接着是温州“非遗”文化知识介绍环节,笔者采取用最直观的图片竞猜再辅以解说的形式,由“温家宝”发绣图像的介绍了被称为“东方一绝”的温州发绣;通过讲解剧照故事中让学生了解了戏曲之祖——温州南戏;展示了绝无仅有,堪称远古印刷术的活化石的“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对比欣赏了精细绝伦的乐清细纹刻纸和质朴粗犷的平阳太平钿剪纸;在讲到温州米塑时,笔者呈现了米塑大家王锦荣的作品“鸭子”,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做的,学生非常激动,有的说是纸做的,有的说是塑料做的,有的说是陶瓷做的,更有的说,老师你骗人,它就是真的鸭拷出来的。当揭晓答案为米塑作品时,在座学生无不张大嘴巴,异口同声喊出“哇~~~~”,为王老师的绝技倾倒!
在介绍完平阳太平钿剪纸后,我们顺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剪纸,我也行!”笔者简单地介绍完剪纸的种类、工具、方法和语言后,并由刘绮雯老师示范剪纸“窗花”,刘老师让学生记住剪纸的四字真言——折、画、剪、贴,然后用最生动最清晰的话语配以最到位的剪纸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示范,并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不一会儿,学生便要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了,有各种各样精美的窗花,有“喜”字,还有小动物,短短时间内,他们居然已能运用剪纸的三种元素 “月牙形”、“锯齿形”、“圆形”,创造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但是最让人感动的画面是,他们剪得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展示得那么自信,那些兴奋,分享得那么自由,那么幸福!
看着手举着一张张剪纸作品,看着他们稚气的脸上写的喜悦,笔者真切地感受到温州“非遗”文化的魅力,即使隔着千山万水,即使远渡重洋,东瓯遗韵依然会如一首古老的弦歌,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温州走向罗马,在东瓯后人——温州华侨子弟的心中奏响,回荡,铭记。
(责任编辑:刘凌)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