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海外版:重阳节的敬老情结

杨鸥

2012年10月23日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菊花盛开的时节,迎来了九九重阳节。“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所要弘扬的价值观,重阳节弘扬的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孝文化。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元素,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首次明确了中学推荐考生的标准,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据北大招生办负责人说,人生而皆有父母,一个对父母感恩的人,相对而言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也会较容易培养出责任感,这是做人起码的良知。

  孝是一种感恩的情怀,是一种责任。山东卫视的“天下父母”栏目讲述了一个当代孝子的故事:一个警察从父母双双患病到父母相继离世的12年间,发明了多种帮助父母生活的椅子、安全带、简易起重器等用品,并每晚左手为父母按摩,右手坚持写作,将自己的心声化为近万篇日记,出版了多部小说。由此可见,孝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孝也不是表面上的敷衍,而是要用心去做,从平凡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曲《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它表现了孝是一种常态,老人需要的也许不是你的钱财,不是你的礼物,而是你的心的牵挂。敬老养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有一颗对老人的爱心。孝是发自内心的,《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父母的恩德像天一样无边无际。当一个社会有一种倡导孝的氛围,孝便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观念了。孝德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在因素。当然,我们今天倡导的孝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的基础上的,过去的那种把孝当作扼杀人性的工具的做法应该摒弃。

  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登高、赏菊等习俗,还有这习俗中体现出的一种敬老爱老的观念。在重阳节到来之际,重温敬老爱老的传统,在全社会倡导这样一种善良友爱的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不仅是对家庭的贡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