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避语言成社交障碍 学者:华人中英文转换自如最好

2012年10月30日14:1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部分华人新移民在美国与同胞、子女“拒讲中文”,有学者指出,在纯粹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华人社交圈内坚持讲英文,往往会成为人为构筑的社交障碍,也容易引起旁人排斥、反感,中英文转换自如、驾驭游刃有余,才是新时代全球公民的体现。

洛杉矶加大社会学系教授、移民社会学与亚裔研究专家周敏指出,第一语言为中文的华人间,如果有一方坚持讲英文,尤其口音很重,很容易让另一方“感觉别扭、太见外,是否在刻意设置障碍,保持距离”,“英语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话往往公事感强,相应的人际关系也更趋公事化”,即社会学中的“次等关系”(secondary relationship)。

周敏还指出,如有其它非中文人士在场,讲英文则是社交礼貌,但由此也引出另一个有趣的社会学现象――如有华人与异族通婚,其华人社交圈会渐渐与之疏远,“大家聚会就不请他/她,不然都要改讲英文,太累了”,也因此异族通婚的家庭,社交圈往往呈现更明显的族裔多元性。

洛杉矶加大人类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阎云翔也指出,如在多族裔混杂的公共场合,不可否认讲英文符合社交礼仪,但在以中文为母语的纯粹华人社交圈内坚持讲英文,“旁人觉得有点奇怪、甚至产生负面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外语不像母语,在交流沟通中能达到的那种心领神会”。

当海外华人返回中国两岸三地时,更应注意“讲中文尽量不夹杂英文”,以免惹人反感。阎云翔指出,中英双语都能适应、驾驭自如的新移民,转换不会有生硬感,才是全球化公民的体现,中英文之间转换生硬,也反映“语言的驾驭能力有缺陷”。

对于坚持在家中和孩子讲英文的华人家长,周敏指出,与上世纪80、90年代第一代移民看重中文作为本族语言、强求子女在家说中文的观念不同,如今不少第一代华人家长意识到,通过逼孩子在家说中文的做法,反而可能令子女不愿与父母沟通。即便华裔子弟从小在家不讲中文,但日常父母、亲戚间用中文交流,耳濡目染之下,基本就能听懂,进入大学后从头学中文,也比其它族裔有明显优势。

(责任编辑: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