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要闻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地绿 水净【2】

2012年11月11日09: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广昭  陈振凯    字号:

  十年攻坚: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十六大以来的10年,转方式,重质量,降成本,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这10年,国家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就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某种程度上,它们成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这10年,为了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层次的战略举措,国家把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并出台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10年,即使面临金融危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依然果断决策,力促产业结构升级,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从源头上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贡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任剑涛认为,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自觉认识到人类文明形态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占领文明形态高地,将使中国在文明复兴以及发展模式转型上迈出一大步。

  未来长路:

  地方决策要适度增加公众参与度

  这10年,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是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公众环保维权意识的抬头,是这10年中国发展最值得称道的现象之一。这对于某些仍然坚持旧思维的地方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迹象显示,人们在继续追逐经济富裕之余,对危害环境行为的容忍度开始降低,甚至变得敏感。

  胡锦涛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曾做过这样的阐述:“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总书记的告诫具有现实意义。一段时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多起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在唯GDP马首是瞻的一些地方尤为显著。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小劲认为,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有些公众开始以相对浮躁甚至不无激烈的方式追求品质生活。如果地方政府决策时,适度增加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仅可以减少社会治理难度,还可增加政策的支持度。

分享到:

(责编:赵鸣飞)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