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要闻

【海外版】清明节:东方的再生vs西方的复活(图)【2】

2013年04月04日08:5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清明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受尊崇,因为这是一个沟通祖先、团结族人的重要节日。这种情绪属于人类共有,西方有复活节与之相对应,但是后者的表现与内涵与清明节都有差别。

新加坡华人扫墓

欧洲的四旬斋、亚马孙河流域的塞伦图族在旱季结束前的3周斋戒,都是与中国寒食相类似的习俗。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冷食习俗无疑是冬春之际食物匮乏的反映。

古代寒食节主要吃什么呢?晋陆翙《邺中记》说:“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宋代吃杨桐饭,佛教认为这种饭是目连奉母之食,添加了神圣气息。

唐宋以后,清明节逐渐代替了寒食节,成为全国性节日,核心是祭祖扫墓和郊野踏青,肃穆与活泼并举。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四月,唐玄宗下诏允许官员在寒食节扫墓。元明之后,扫墓之风遍及全国,清明节因此得鬼节之名。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祭拜祖先?俄国学者索科洛夫的解释颇有道理:自然界在春天的复苏使人们认为死去的亲人也会再次复活,并在当地事务上提供帮助。

清明节国际化要运用国际化的传播手段

西方人认为,复活节应该开心。东方人认为,清明节要对祖先保持足够的尊敬和矜持,但郊游时的开心放怀往往阻碍不住。

唐高宗看不惯人们上坟还挺开心的现象,有一年就下诏说:“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民俗是政治所难禁断的。面对大好春光,人们扫墓之后,“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谈谈恋爱也好,随便走走也好,反正这个季节适合户外活动,并不代表对祖先的不尊重。

吴自牧《梦梁录》描绘了宋时杭州清明野游的盛景:“宴于郊者,则就名园方圃、奇花异卉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墓前哭过,园内笑过,在全世界数百个节日中,几乎没有一个民族在这样一个季节既缅怀历史、感恩先祖,又开心郊游、共赏春光。这比端午等节日更有独特性,尤其值得中国人骄傲。但清明节远未实现国际化。

美国占有大量节事文化资源,每个国家级节日都非常国际化,纽约时报广场的节事活动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年点灯仪式吸引各国成百上千个旅游团队,水晶球、倒计时成为国际文化符号。

而西方一些小地方的节事同样设计感很强,如举办奔牛节的南欧小镇,奔牛街只有800米长,但通过全球化的信息传播,每年都有百万游客慕名而来。“清明节事要变得国际化,不能只是把自家家谱拿出来拜一拜,或仅限于吃一吃青团、做几个润饼,而应该运用国际化传播手段,把我们这种追根溯源、问祖寻宗的形式和精神传扬至世界。”有专家表示。

异域“清明”(链接)

韩国

韩国的清明节是公历4月4日或5日,同中国一样。这一天,为先人修墓对韩国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人们也会去扫墓,扫墓时供奉的食品和排列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枣栗柿梨(从左往右摆)、红东白西(红色的食品放东边,白色的食品放西边)、生东熟西(生的在东边,熟的在西边)、左脯右醢(脯放左边,醢放右边)、鱼东肉西(鱼摆东边,肉摆西边)、头东尾西(鱼头朝东,鱼尾朝西)、左干右湿(干的在左边,有汤的在右边)、碟东盏西(用盘装的在东边,用碗装的在西边)、左羹右饭(羹放左边,饭放右边)、男左女右(拜祭时,男的在左边,女的在右边)。

这一天还是韩国的植树节、寒食日。

波兰

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陵墓祭奠,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墨西哥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人们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马来西亚

清明是马来西亚华人最为关注的节日之一,仅次于农历新年,很多在外打工的游子都会回乡按照传统上山扫墓。清明节在马来西亚并不是公共假日,所以当地华人都会提早一两个星期选择周末上山扫墓,清明正日前的周末人潮最为拥挤。

当地华人通常会出动全家人,两三辆车载着祭品到当地华人义山、公冢或骨灰塔去。他们会先祭拜大伯公(福德正神)、后土。之后把坟墓上的杂草除去和打扫干净,再为褪色的墓碑文字上色,然后会奉上三牲、水果、糕点和茶酒,烧香烛,再依照辈分依序上香跪拜。最后在墓碑上压上墓纸,之后焚烧纸扎品。(正 名)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