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漢字手寫體重視程度不如日韓

2012年07月06日10:34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山東商報》報道 提筆忘字、錯字連篇、筆順混淆,如今的漢字手寫體,已經逐漸的被我們拋棄,取而代之的,則是電腦、手機裡的各種輸入法。

如果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手寫體的衰落,似乎是不可逆的現象,一如當年鋼筆出現之后,毛筆逐漸的被大多數人放棄一樣,當各種方便快捷的輸入法出現之后,紙和筆,似乎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漢字的手寫體,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

失去了它們,我們會連帶著失去更多的東西。

本版撰文/記者 李解 攝影/記者 王曉峰

1、調查:9成網友曾經“提筆忘字”

林正(化名),省城某高校文學院碩士畢業生。

在與林正開始訪談之前,記者對他做了一個小小的聽寫測試,聽寫的內容不多,隻有八個成語:“假途滅虢、桀驁不馴、涸轍之鮒、運籌帷幄、篝火狐鳴、管窺蠡測、紈?子弟、邋裡邋遢”,然而這八個成語,林正全部寫錯,“假途滅虢”,林正完全沒聽說過﹔桀驁不馴的“驁”字,林正寫成了“傲”……

事實上,林正本人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對手寫體的生疏,在今年三月初的時候,林正購買了一部全觸屏的手機,由於不習慣使用上面的鍵盤設置,林正干脆用起了手寫輸入的方式,結果他卻被這部新手機搞得很郁悶:“找到的‘找’字,是一個提手,一個‘戈’,但是我習慣把那兩個橫連起來,結果每次寫找字,都不顯示。”

如果只是筆畫順序輸入不對,或許林正並不會想太多,但是提筆忘字的情況林正也會遇到:“偶爾參加個會議做記錄,別人說起某個常見的詞語,明明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樣的,也知道自己學過,但是就是想不起怎麼寫,隻好拼音代替,或者用手機輸入拼音查一下。”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最近本報與騰訊微博進行了一次網絡隨機投票調查,結果發現有91%以上的網友,曾出現過提筆忘字的情況。此外在書寫環節的測試中,當“你想念遠方朋友時,會如何與其進行聯絡?”有60%以上的網友選擇了使用QQ、微信、電郵等方式與朋友聯系,33%左右的網友則選擇了電話聯系,隻有5%左右的網友選擇了寫信聯系。

不僅僅在普通生活中,書寫與我們越來越遠,連以往“靠筆吃飯”的作家們也逐漸的拋棄了手寫體,轉而改用電腦寫作。曾有媒體做過一次調查,對當代中國99位作家進行了採訪,其中仍然保留手寫書稿習慣的隻有陳忠實、王安憶和格非三人。

2、溯源:信息革命“革”了書寫的命

在上世紀初期,隨著鋼筆、圓珠筆、鉛筆的出現,國人的書寫習慣產生了一次巨大的變革,毛筆與硯台、墨盒逐漸的退出了我們的書桌案頭,取而代之的是圓珠筆芯、墨水瓶和鉛筆刀。

同樣的,當電腦機箱與鍵盤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當錄音筆、同聲傳譯機、甚至是可以根據聲音分析字形的新式軟件出現在我們會議的辦公桌上時,紙和筆也與我們漸行漸遠。

“現在的書寫,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咬文嚼字》的總編郝銘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亮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位曾與朱光潛等名家有過交集的語言學家,對於書寫有著自己的看法:“其實文字的實用功效,就在於它的好用、簡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如今電腦、錄音筆等東西的出現,確實是有很大的方便,便於人們可以更為詳細的記錄整理一些文字材料。”為了讓文字更為簡潔迅速,中國的漢字從早期的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隸書,到后來的草書、行書等等,如果拋開藝術不談,可以說每一種字體的出現,其目的就是為了簡單明了,便於記錄與使用。

而信息革命的出現,則讓文字的實用性逐漸降低,更為方便的字庫,更為智能的輸入法,更為便捷的記錄方式,讓手寫體逐步的開始脫離生活。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山東大學文字學教授盛玉麒表示:“文字的原始功能就是簡潔快速,當有了更適合文字的載體之后,紙和筆自然而然的會逐漸的從主導者變為附庸者。”

書寫方式的變革,是不可逆的,隨著時代發展的進步,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博客、空間、電子版的日記本,可以讓我們在電腦前坐著,就把事情辦了,誰還願意用紙筆去寫日記,寫信呢?

3、追問:手寫到底有多重要?

手寫體的退出舞台,並非意味著它的一無是處,這僅僅是一次更新換代而已。

畢業論文,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交出的作品。

與如今的畢業論文相比,盛玉麒當年寫畢業論文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到圖書館查資料,然后回來寫,寫好了之后反復修改潤色。”等論文徹底定下來之后,盛玉麒拿著論文底稿去打印社找打字員打印,“那時候是用鉛字油印的方式做的,打字員一個字模一個字模的給你排版打印,如果說這時候你要刪掉幾個詞,可能就會非常麻煩,需要重新調整。”

當然,如果與黃玉峰比起來,盛玉麒的論文顯然還不算太麻煩。1946年出生的黃玉峰,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曾多次參與上海市高考語文試卷命題。1967年,黃玉峰大學畢業時的論文,寫的更是麻煩:“寫好了底稿,然后一個字一個字的往上謄寫,盡量的不出現錯別字,如果寫錯了,可能就要重新開始寫,經常是一篇論文謄寫下來,扔了一地的廢紙。”但是在黃玉峰和盛玉麒看來,正是這種方式,養成了他們嚴謹治學的習慣。

在黃玉峰看來,手寫體的一個重要性,就是培養讀書人的思維邏輯能力,“寫文章也好,寫書法也好,一個字兒不能錯,錯了可能就要重寫,因此那時候人下筆是非常謹慎的,斟字酌句的去構思文章。”曾有幸見過傅雷手稿的黃玉峰,對於傅雷的手稿驚嘆不已:“基本上沒有什麼修改,一氣呵成,可見在他下筆之前,是經過非常嚴謹慎重思考的。”

而讀過巴金《隨想錄》手稿的郝銘鑒,對於手稿也非常看重。郝銘鑒發現,巴金作品的改動痕跡並不算少,但是每一處的改動都非常清晰:“有時候一個詞的改動和變化,你就會感覺到裡面的含義不同,進而整句話的含義也會變得不同。”

4、域外:我們對手寫的重視還不如日韓

作為一名教授,多年來盛玉麒一直保持著手寫的習慣。盡管給學生們講課時,盛玉麒會制作PPT教學軟件﹔盡管參加會議時,盛玉麒會得到會議主辦方提供的會議紀要,但是盛玉麒依然在使用著板書和筆記本。

作為某輸入法字庫的設計者之一,盛玉麒始終堅信,那些冷冰冰的字碼,永遠無法替代手寫體。“手寫體的文字,不僅僅可以體現你的個性,甚至你可以從中回憶起很多細節。”盛玉麒每次參加會議,都習慣在筆記本上做記錄,“有時候翻看一下這些筆記本,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文字的寫法,都能反映你的心態,比如說有時候自己書寫潦草,說明當時的一些話很重要,必須要快速的記錄下來。”

在與記者談到如今手寫體所存在的問題時,盛玉麒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說真的,對於漢字手寫體的要求,我們做的不好,甚至不如日本韓國對漢字手寫的重視。”2002年,盛玉麒曾前往日本講學,在日本講學的這一年的時間裡,盛玉麒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日本學生交上來的作業裡,漢語寫的非常工整漂亮。后來我就問他們,原來在日本,很多家長從小就要求孩子們練習漢字,他們可能不練毛筆字,但是硬筆的漢字書法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非常重視這些東西。”

與日本大學生對於漢字的一絲不苟相比,盛玉麒現在也經常批閱一些大學生的作業,“用手寫的作業還真不多,很多學生都是通過U盤、電郵給我交作業,他們的字我看不到,但是偶爾看過一些試卷,字寫的好的學生,還真不多。”

■ 絕對暢想

未來,哪些職業

仍將保持手寫?

雖然手寫體已經逐漸與我們的生活遠離,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職業出於各種原因,需要手寫,因此我們就來暢想一下,哪些職業在未來數十年內,仍會保持著手寫這一習慣?

職業1 決策者

無論是公司的一把手,還是單位的大領導,決策者們似乎都離不開手寫體,簽署合作協議、對文件進行批示等等,都需要決策者們手寫簽名,因此在短時間內,他們或許還會保持手寫的習慣。

不過據資料顯示,目前國外已經有軟件開發公司開發出了專門的電腦簽約軟件,當簽字者寫下自己的名字或批示時,軟件會迅速分析出筆跡的運行習慣與力度,而隨后該數據會被保留,如果有人仿造同樣的電子簽名,會迅速被識別出來。只是這種東西何時普及,還是一個問題。

職業2 學生

或許學生們是比較悲催的,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作業是必須寫的,哪怕你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作業的答案,仍然需要你一字不錯的謄抄到本子上,所以,孩子們,別想著偷懶了,好好寫作業吧!

職業3 醫生

當然,醫生看病,填寫病歷,開處方藥,都需要用手寫的方式進行,目前看來,這可能是用到手寫體比較多的一個職業,不過說真的,記者我從小到大,就沒看懂過醫生給我開出的病歷和藥方。

職業4 書法家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寫字,那可是書法家吃飯的飯碗啊!

職業5 筆跡鑒定專家

隻要實體書寫還存在,筆跡鑒定專家可能就會一直與書寫打交道,甭管他們出具的鑒定報告是手寫還是電腦打印的,起碼研究筆跡的人,如果不先練習一下筆跡,怎麼可能從事這一職業呢?

職業6

部分語言文字學專家

說真的,目前大學老師們寫板書的少了,做PPT的多了,或許再過個二三十年,隻有大學裡的那些文字學專家們,還會使用手寫體吧?

(責任編輯:墨言)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