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海外版言論

  

海外版:臨終關懷亟需政策扶植

2012年11月02日09:3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馬廣志    字號:

  據10月26日《長沙晚報》報道,記者連日調查發現,與龐大的臨終關懷需求相比,提供這一專業服務的機構目前在湖南僅腫瘤醫院寧養院一家。面對日益龐大的需求,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期盼社會各界都積極關注並參與其中,為更多臨終患者提供服務。

  近年來,雖然臨終關懷的觀念逐漸為公眾所知曉,但總體來看,中國的臨終關懷服務還處於一個初始階段。有統計稱,國內目前開設臨終關懷的醫療機構有100多家,幾千張床位,但是每年需要臨終關懷的人卻多達幾十萬,供需極不平衡。

  究其原因,主要是臨終關懷沒有成為國家醫療體系的一部分,也沒有相關的政策來扶植。臨終關懷機構的建設本身先天不足,硬件設施建設跟不上,專職臨終關懷工作人員少、業務不精。同時,由於不了解臨終關懷的本質意義,加之看病難的現實社會問題,讓不少患者與家屬對臨終關懷服務本身抱著敬而遠之甚至懷疑的態度。

  相比較之下,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臨終關懷已形成產業。臨終關懷機構首先會幫助患者家庭增添必要的醫療設備,以確保病人所處環境的衛生、安全、方便。接近生命終結期,隨著病人對死亡恐懼的增加,專業人員會敦促家屬持續陪伴在病人身邊,進行精神安慰。當病人最終離開后,死者家屬通常難以承受喪親之痛,臨終關懷服務機構會繼續提供為期一年的情感支持,有的還定期舉辦活動,緬懷死者。

  筆者以為,借鑒國外的做法,首先,國家應出台相關政策,對臨終關懷的政府責任、硬件設施基本標准、資金投入、社會宣傳以及工作人員培養、培訓等等,進行明確的政策性、制度性規劃和指導。其次,以政策為導向,動員和鼓勵更多社會力量組織、參與臨終關懷服務。社會力量參與可以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解決公立醫院投入不足的問題。再次,通過市場性競爭,促使臨終關懷服務不斷提升層次,讓更多的人可以承受也樂於接受臨終關懷服務。 

  

(責任編輯:鄒雅婷)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