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

  

海外版:隔代寄養隱患多

2012年11月05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史詞    字號:
摘要:中西文化的碰撞、隔代寄養存在的隱患、不同的教育理念等問題,對華裔移民來說不容忽視。

  對於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來說,孩子的出生首先要面臨的便是照顧問題,父母多在中國,夫妻二人忙於打理生意,無暇照顧子女。有些華裔移民無奈,便把子女“空遞”回中國由父母照顧,或者邀父母跨洋做“保姆”。對於在海外創業的華人,這種做法貌似比較好地解決了問題,但是卻在有些孩子身上留下了“成長的煩惱”。在教育問題上,中西文化的碰撞,隔代寄養存在的隱患、不同教育理念等問題不容忽視。

  2009年,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社會工作學院鄺錦文博士曾對一家服務紐約華人的社區醫療中心約200位接受產前檢查的孕婦做調查,發現57%的華人移民家庭計劃在嬰兒出生后將孩子送回中國大陸的家鄉撫養,而其中約有80%都是來自福建省的年輕新移民。

  子女從小與父母長期兩地分隔的“跨國撫養”,導致親子關系、孩子行為、情緒、人際關系、學習等方面出現諸多問題。對於大多數老一輩(外)祖父母來說,他們能夠給予孫輩的只是溫飽式哺育,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基本是處於空白狀態。而(外)祖父母等老一輩人往往過於寵愛小輩,同時也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敢對孩子嚴格要求,嚴加管教,所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就變得非常嚴重。

  由於隔代寄養,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疏遠,一些從小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他們突然回到父母身邊,來到陌生環境時,生活規律、生活方式都改變了,給他們的海外生活帶來難以想象的困難。

  據了解,國內留守兒童現象在旅西華人中也是非常普遍的。許多二三十歲,身為父母的僑胞,大多數在國內都有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父母在國外的留守孩子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有41%的孩子感到孤單,有25%左右的學生缺乏遠大理想,有18.3%的孩子喜歡我行我素,此外還有10%的學生厭學自卑。

  很多僑胞說,自己在國內長大的孩子被帶回身邊后,與父母的關系會變得比較陌生而疏遠,也會因常常想念國內的親人而變得情緒失落,沉默寡言。此外,由於語言、生活習慣、文化影響等方面在國內已經形成一定習慣,他們在剛出來的幾年裡很難適應國外的生活。特別是有的父母每天忙於生意,一天中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久而久之,孩子越發感到孤獨和無助,自然而然就把情感寄托在孩提時的環境不能自拔。而這些情況也是造成很多僑胞與子女間代溝嚴重、孩子離家出走、厭學失學、沉溺網吧等現象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教育問題上,華人父母要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人格,平等對待孩子並與之交朋友。其次,做父母的盡管在海外的生活中要時常忙於生計,但再忙,也應經常抽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和需求,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交友、喜怒哀樂,採取適當的方式解除他們思想上的苦惱和彷徨。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