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評論

  

海外版:多方努力建立對等交流

2012年11月05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  菲    字號:
摘要:任何交流都是雙向的,也應該是大致對等的。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若干個中外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力的逐漸增強,當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又一個黃金時期。

  任何交流都是雙向的,也應該是大致對等的。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若干個中外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力的逐漸增強,當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又一個黃金時期。此次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舉措之一。

  今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英語幾乎隨處可見,外國的電影、電視劇、音樂劇、小說、戲劇等文藝作品被翻譯成中文而廣泛傳播。而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國際傳播相比,中國文化走向海外,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內容上來說,都與中國的國力不相稱。中外文化交流還不對等。

  語言是交流的橋梁。把代表本民族優秀文化的作品介紹給外國人,需要語言這個橋梁,需要翻譯。翻譯的水平和質量決定著中國文化海外傳播能傳多遠、播多廣,也就是說決定著海外推廣的效果。

  面對全球逾4000萬學漢語的民眾和數量更多的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為他們提供中國文化精品是我們的責任,為此我們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此前在南美採訪時的一段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天晚上,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孔子學院,要放一部中國電影,孔子學院的學員們叫來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人擠了滿滿一屋子。採訪時了解到,這些南美青年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翻譯成西班牙文的中國文藝作品,包括電影,而他們渴望多方位了解中國的願望又是那麼迫切。

  我們應該發揮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制定規劃,統籌部署,調動各路力量,共同完成把中國優秀文化作品翻譯成多種文字,推介給世界各國民眾的偉大工程,戲劇、話劇、電影、小說……全面開花。當然,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速度慢一點是允許的,以保証做出的都是精品。

  我想,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實實在在的工作,一定可以逐步改變中外文化交流格局中的失衡局面,使中外文化交流大致對等起來。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