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華人>>熱點要聞

在外華人更能促進中外關系

2012年11月05日12:57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在中國崛起、東南亞的未來與中國的關系愈加密切之際,東南亞華人在本國與中國的交往中將能夠扮演更積極角色。”

海外網11月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中國崛起、東南亞的未來與中國的關系愈加密切之際,東南亞華人在本國與中國的交往中將能夠扮演更積極角色。”著名的海外華人課題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席王賡武教授日前在華裔館館長廖建裕博士主編的《東南亞華裔人物傳記辭典》新書推介儀式上,提出上述看法。

他在談到這部兩冊共1000多頁厚、由177位東南亞學者撰述605個東南亞華裔傳記的大辭典出版意義時指出,過去華人在東南亞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沒有得到充分書寫,要不就是受到忽略,要不被呈現時往往形象負面。東南亞的歷史從一開始也不是出自華人的手筆,書寫東南亞華人歷史的英文作品也都是非華人──最早的一部是英國學者帕塞爾(Victor Purcell)1951年的《東南亞華人》。但是現在,在一個不同的時代裡,“大部分東南亞華人華裔能夠使用英文英語,或者英文英語以外的語言,而有不同的溝通途徑是重要的。”

他說:“這部辭典的出版,標志著講述東南亞的故事時,華人的角色不能夠再被輕易略去,或者被負面的筆觸書寫。”

王教授指出,辭典中描述了人物如何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不時調整自己,對自己進行再創造,並在照顧自己的同時也照顧社群。它也反映了中華文化如何在東南亞留下印記,在面對多種不同文化與挑戰時如何轉變,通過其他形式重現,並且使自己的一套文化價值觀得以加入到東南亞的文化中去,並使華人的文化價值觀與的東南亞文化顯現更多共性。

他希望,東南亞華人的未來幾代人能夠通過辭典,了解先人走過的道路,並且受到啟發。

王教授上周在國家圖書館新書推介儀式上對受邀出席的學者、文化界人士發表近20分鐘的演講。他指出,東南亞和中國及東亞的經濟正在進一步融合,接觸越來越頻密,但除了經濟之外,其他方面如社會、文化的融合也應該跟上,使到亞洲更能包容東南亞與中國。

他解釋說,從歷史的角度而言,由於東南亞的歷史由殖民地政府主導和記錄,不論是印度教、佛教,或伊斯蘭教或歐洲影響等,往往都是傳自西方。而中國的王朝對此並不在意,都是任由民間商人自行建立起網絡,把自己的文化帶到這個地區,因此東南亞歷史論述中華人文化的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或者公平的反映。

不過,王教授也強調,提出這個看法無關沙文主義,值得關注的更多是東南亞華人的角色、文化價值觀會否被遺忘與忽略。

因此,他高度肯定這部辭典的價值。

《東南亞華人華裔生平辭典》除了按照姓氏編排之外,也把人物進行11個領域的歸類,這包括社團領袖、商人、政治人物、專業人士、演藝人物、引領大眾傳播媒體的人物、作家、體壇健將、教育工作者、宗教領袖和其他。新加坡部分共有161個人物被收錄,印度尼西亞107,馬來西亞則有105。其中,新加坡的人物包括演員范文芳、帆船手陳智龍、游泳健將楊瑋玲、已故講古人李大傻等。

(責任編輯:王棟、孟穎)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衛星拍攝美國桑迪衛星拍攝美國桑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