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

人社部部長:積極穩妥推進農民工進城落戶 

2012年11月13日14:43    來源:海外網        字號:

經濟增長放緩

對就業有何影響?

“目前,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開始顯現,今年1—9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城鎮新增就業增幅從4月份以來有所下降,崗位需求有所減少,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有所增加。”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

十八大新聞中心11月12日舉辦記者招待會,十八大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介紹了就業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就業 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顯現

楊志明表示,目前,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開始顯現,今年1—9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城鎮新增就業增幅從4月份以來有所下降,崗位需求有所減少,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有所增加。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將長期存在。今年,高校畢業生近700萬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相互交織,給就業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楊志明介紹,人社部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職工收入 年均增長超一成

楊志明說,1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職工工資水平在國民經濟發展基礎上穩步增長。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從2003年的1.4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4.2萬元,年均增長14.8%,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5%。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從2008年的1.7萬元增長到2011年的2.5萬元,年均增長12.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1%。政府全面建立了最低工資標准正常調整機制。2003年至2011年,全國月最低工資標准年均增長12.9%。

農民工 在大城市落戶有特定條件

楊志明說,中國目前有農民工2.5億,其中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有1.5億人。維護農民工權益問題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對維護自己的權益有新的訴求。

楊志明表示,通過提升、創新、發展,實現大部分農民工由普工轉變為技工,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城市就地落戶,部分轉為新市民。國務院已經在這方面作了部署,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民工進城落戶。比如說農民工在縣城所在地半年以上穩定就業的就可以申請落戶﹔在中小城市穩定就業三年以上的,並符合其他條件,也可以申請落戶﹔在大城市落戶是要符合特定的條件。

我國加快研究制定工資支付保障條例和全面治理工資拖欠的政策措施,從法律上、政策上、工作措施上不斷加大治理欠薪的力度,徹底根治欠薪頑症。2012年元旦、春節期間共為129萬名農民工清回被拖欠的工資及賠償金59.24億元。

楊志明表示,防止欠薪主要採取“兩金三制加治罪”:即在欠薪多發的建筑企業建立工資保証金,在有欠薪的縣鄉建立政府應急周轉金﹔實施一級建筑承包企業負責解決分包企業欠薪的制度,行政司法聯動打擊欠薪逃匿的制度,屬地管理、地方政府負總責制度﹔對於欠薪數額大,欠薪逃匿,有錢不給,經政府主管部門責令支付不執行的,依法治罪。

從近幾年調查數據看,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佔農民工總數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4.1%下降到2011年的0.8%。

新農保城居保 實現制度全覆蓋

楊志明說,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7.48億人,其中,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99億人,新農保和城居保參保人數達到4.49億人。1.24億城鄉老年居民按月領取養老金,新農保和城居保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楊志明說,從2009年啟動新農保試點算起,用3年時間基本實現了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蓋,比原來預期的10年提前了很多。

(責任編輯:劉瑋鴻)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航展:八一表演隊航展:八一表演隊
  • 意大利水城鬧水災意大利水城鬧水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