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華人>>華人之光

美華裔二十年帶三百名華裔回鄉尋根

2012年11月20日1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郭軍    字號:

中新社廣州11月19日電 “人不能沒有根,根深了,基礎才強,本性才強。尋根,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這些華裔青年解決他們的身份困惑,讓他們建立起對自身中華文化背景的自信。”頭戴藏青色鴨舌帽,身穿條紋休閑襯衫,鄭國和近日在廣州接受記者採訪時,雖略顯疲憊但始終面帶微笑。

在這之前,他剛結束40多個小時的跨洋飛行。這位被美國華社稱為“尋根之父”的人,20年間先后義務帶領近300名華裔青年回中國尋根問祖,他也因此在近日於廣州舉辦的華人慈善盛典上被授予“十大慈善人物”獎。

今年64歲的鄭國和是美國第四代華裔,現任舊金山尋根之友顧問,舊金山華裔學生尋根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和領隊。從1992年開始,他幾乎每年都要帶華裔學生回中國尋根。他帶領的尋根團足跡踏遍廣東30多個縣市400多個村。

“以前尋根的孩子們叫我‘大哥’,后來他們稱呼我‘叔叔’,現在開始有人叫我‘阿公’了!”鄭國和笑道。20年的尋根路,見証了歲月的滄桑。

談到尋根的初衷,鄭國和說:“我從青少年時起就對家族歷史深感興趣,常常一個人畫族系圖,后來還從族譜上找到了父親的名字,以及家族從珠璣巷南遷的歷史。”這也觸發了他回中國尋根的想法。

鄭國和依然記得1988年第一次回中山三鄉鎮烏石村尋根的情景。“我見到了父親曾經念過書的小學,雖然還是原來的學校,不過已經很舊了。教室裡的每一張椅子我都坐了一會兒,因為我想其中有一張曾經是父親坐過的,那種感覺很奇妙也很興奮。”

第一次回鄉尋根之旅深深地觸動了鄭國和。“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但華裔中很多人甚至連孫中山都不認識。每當回到家,看到鏡子裡黃皮膚、黑頭發的自己,他們內心總不免問‘我是誰?我的根在哪裡?'”鄭國和說,由於不了解自己的中華文化背景,許多美國華裔產生自卑心理。他決定幫助他們改變這種狀況。

回到美國之后,鄭國和與美國華人歷史學家麥禮謙合作,開始招募並組織華裔青年到中國尋根。最初的招募工作是困難的,需要耐心地說服華裔家庭。

1992年,鄭國和首次帶著10個學生自費到中國尋根,當時“從廣州到台山要6個多小時,然后步行一兩個小時才能入村”。雖然辛苦,但活動取得了成功。

“20年來,我共帶過18個尋根團,幫近300個團員尋根。印象中隻有一個團員沒有找到家鄉,但我們不會放棄,我會一直幫他尋下去。”鄭國和表示,這些團員95%都不會說中文,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回中國,懷揣著美國長輩們寫的隻語片言或故鄉的老照片就上路了。不過,每一次尋根之后,團員收獲都很大,感觸很深。“有的團員哭得不行,有的因為看到了祖先的村子,有的因為過往的經歷。”鄭國和說。

經過多年的探索,如今,尋根項目從團員挑選、培訓,到尋根、總結交流等有了一套完整的流程,每次尋根活動前后歷時將近1年。鄭國和介紹說:“學員前往中國尋根前,都要學習中國、廣東、珠三角和潮汕地區的歷史,以及華人在美國的歷史,同時,還要接受尋根方法的培訓。尋根回去之后還要寫文章,准備展覽和出書。”

鄭國和在美國華裔社區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報名尋根的華裔也越來越多。據他透露:“每年報名的都超過五六十個人,而我們隻能從中選擇12個。”

說到20年的尋根感受,鄭國和坦言,很開心看到尋根團員通過參加尋根活動變得比較了解中國文化,變得對中國更有興趣,“我希望他們將來成為中美友好的使者。希望他們對自己的中國文化背景感到驕傲和自豪。”

(責任編輯:孟穎)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在美國的熊貓寶寶在美國的熊貓寶寶
  • 韓國虐童案件攀升韓國虐童案件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