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新京报:“高中生换稿演讲”有何不可

2012年04月12日11:21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4月9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名高二学生演讲,将之前老师“把关”通过的演讲稿自主换成另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当众表达了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并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震撼师生,引起校内外和网上网下一篇哗然。(4月11日《扬子晚报》)
 
高中生对很多事情已有自己的想法,包括理想是什么、为何而活、为什么受教育等。该高二学生这一突破常规的另类演讲,虽然确实让学校、老师和家长感到颇为尴尬,但好在演讲并未被打断,麦克风没有被关掉,也没有处分。
 
从该生在控诉演讲中称“要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用来提高升学率的机器”这些话中,能够看出他独立思考的姿态。这着实让人赞叹不已。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可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却并不这么认为。校方表示,该生“言论不当,用词过激”。有老师认为,“这孩子太情绪化了,牢骚满腹,完全‘变了味’”。家长则说,孩子的做法不成熟。然而,学生们对此却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该生勇气可嘉,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该生之所以有如此反常的演讲,一定是有原因的。对此,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强加给孩子的理想,是否就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其次,老师应该反思,学校教育,到底是要把学生制作成听话的考试机器,还是应该把他们教育成会独立思考的人?如果家长替孩子强加了并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所谓理想,那么孩子年龄越大,反抗和叛逆就会越强,像火山一样,迟早会爆发出来。如果学校教育不唯考试和分数,那么他们就不会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就不会“造反”了。
 
要知道,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不仅事关孩子们的发展和前途,更攸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胡乐乐(高校教师)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