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专访戛纳影后伊莎贝拉·于佩尔

——期待与中国电影人合作

2012年05月17日17:26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法国电影明星伊莎贝拉·于佩尔.Copyright Sylvie lancrenon / H&K
 
在巴黎6区一间含蓄内敛、优雅恬静的酒店小沙龙里,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如约而至。没有人前马后的助理之类的陪同,这位两度摘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大明星独自前来。当她穿过大堂时,和酒店服务生随和地打招呼。很显然,她是这里的常客。
 
有人认为,这位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披上星光的女明星,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始终不断尝试在电影艺术上的突破。因此,选择影片对她来说尤为重要。于佩尔告诉记者,她的选片原则首先是看导演。“如果光有一个好剧本,而没有喜欢的导演,或者是一个不信任的导演,我将很难决定。”在与于佩尔合作的导演当中,不仅有大师,也有很多初出茅庐的新人,特别是近些年来,于佩尔与亚洲电影导演进行过几次合作,“我刚刚结束和韩国导演洪尚秀的合作”。和西方导演相比,她觉得亚洲导演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因为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我喜欢和有艺术创造力的电影人合作。和戈达尔一样,洪尚秀也是自己写剧本,他很有天赋。” 
 
于佩尔提到,她还与一位柬埔寨纪录片导演进行了合作,出演根据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阻挡太平洋的水坝》改编的电影。说到中国,她说已经去过两次,一次是在1992年,出席参加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法国电影展;另一次是2年前,出席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的关于她的摄影展。“我很愿意和中国电影人合作,中法两国已经开始共同制作电影,我希望能有一个题材把中法两国的演员都融合进来。”她说。
 
于佩尔与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合作的影片《人质》刚刚参加了今年的第62届柏林电影节。她对这位亚洲导演评价很高,“他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一直很喜欢他的电影”。“通过这个电影,我们对如何在未知和残酷的环境中生存有了更深的意识。” 
 
有影评人指出,在她的表演当中,虽然角色各式各样,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潜藏在平静表面之下的忧伤、矛盾和绝望。“我没有特殊的方法,揣摩一个角色或者人物其实是相当复杂的。电影有很多的微妙之处和内在性,好的导演知道将摄像机放在什么地方,刚好可以捕捉到演员的表演和感觉。”于佩尔提到了她《仪式》中饰演的角色,“当我看到剧本的时候,立刻就可以理解这个人物应该怎么去定义,通过她的肢体语言和语速。她说话总是像冲锋枪一样快,台词就像是她的武器,她一直不停地说下去,恨不得要用语言把对手弄得晕头转向。而在《钢琴教师》中,则恰好相反。这是一个极其安静的人物,她对内心激情的压制,最终导引她走向反面。”凭借她对《钢琴教师》的独特演绎,于佩尔第二次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她坦言“这个角色不但有难度和挑战性,更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通过这个角色获奖,是对我勇于尝试的一种鼓励”。
 
受过专业戏剧表演教育的于佩尔认为,学院教育并不是成为一个好演员的必要条件。“我曾经就读于法国高等戏剧学院,但却有点离群索居的意味,游离于主流之外。如果说教育曾经带给我什么,就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去探索。”她说,“电影是将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都将在电影上呈现出不同的现实。”
 
于佩尔告诉记者,她并不会转行当导演,“做选择很难,但要学会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于佩尔不久又将出演一位法国导演的影片,新的角色摆在她的面前,这一回,她将是一名女警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记者 赵成)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