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

陈振凯

2012年06月08日15:29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高考忆,最忆是作文。”倘若白居易生在当世,用“忆江南”词牌套词时,八成会有这么一句。
 
自小到大,中国人身经百考,哪场考试印象最深,首推高考;数百道高考题中,哪一道能记一辈子,一定是作文。
 
高考能影响人的命运,而60分分值(有的为70分)的作文能否写好,则常常决定了高考。一篇《赤兔之死》,让南京理科生蒋昕捷为人熟知;绵阳人黄蛉总分虽没到四川省三本线,却因几百字甲骨文作文,最终被川大曲线特招。
 
高考作文是一拨人的集体记忆。
 
曾有很多年,全国几百万考生,在每年夏天(极个别为冬天)的同一个上午,同写一道作文题。那道题,也就成了几百万人的专属记忆。多少年后,无数的知青,仍能想起1977年“雪花那个飘”的冬天,写了《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记忆与青春、与命运、与年代有关,让人激动,让人忧伤。
 
随着部分省份开始单独出题,高考作文还有了地域性。说出曾做过的高考作文题,就能大致猜出年龄和省份。如果你当年考的是“雕刻心中的天使”,那你是广东人,2006年高考,今年大概24岁。
 
高考作文在无声中折射时代渐变。
 
近日,一条名叫“那些年,我们一起写过的高考作文(1952-2011)”的长微博网上热传。“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这样的作文题,出现在1953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曾让1965年的考生头疼。
 
到了2001年,“诚信”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成了高考作文题。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广东卷的“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就被网友解读为对当下“穿越剧”流行的呼应。
 
高考作文是中国每年一次的文化盛事。近千万考生,每人身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家庭关注,数千万人,直接和高考挂钩。
 
远不止这些人会关注高考作文。
 
主持人崔永元,1981年参加的高考。今年6月7日,他瞄准广东高考作文题,写微博打趣:“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活在清末……如果运气好生活在武昌城,就不用考试了,因为,监考老师起义了。”
 
不只小崔,微博上,数十万人参与“我写高考作文”的活动。不出意外,8日出版的报纸上,将有大量的名人或非名人,不甘于“坐在路边鼓掌”,也会尝试写高考作文……
 
重写高考作文,或出于职业,或出于好玩儿,但更多,是出于对那段时光的回忆。
 
高考作文,如此深刻而又无缝地嵌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和记忆,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文化风景线。
 
“高考忆,最忆是作文。”当年,你考的作文题是什么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6月08日   第 05 版)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