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中国政务微博正入成熟期 专家称内容应更人性

2012年07月24日09: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北大校长周其凤最近在网络上又火了。

近日,一组周校长在湖南老家长跪母亲面前落泪的照片被纷纷转载,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围观和评论。有网民为他的行为拍手叫好,感动非常,认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但也有网民挖苦质疑,嘲讽恶搞,称其“不过是一场作秀”。

当下的网络语境就像孩子的脸,阴晴不定,有称赞就有质疑,有鲜花就有板砖,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交织。如何看待网络舆论场中的暖色调与冷色调,如何对待网络上正能量与负能量,如何疏导网络情绪、凝聚社会共识,成为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上的冷暖色调

网络就是一块虚拟世界的调色板,有暖色调也有冷色调。

从“随手拍”解救流浪儿童、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到为“最美教师”张丽莉募集善款、北京特大暴雨中人们在微博上的互相救助、彼此温暖,互联网曾不止一次地见证了虚拟世界温暖的力量,激发了亿万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同时,四处泛滥的虚假谣言、屡见不鲜的网络暴力、不假思索的盲目质疑和无休无止的口水战也在网络上四处蔓延,消耗着社会资源和网民的耐心,甚至发展出了“微博约架”这种丑陋的闹剧,将网络世界的冲突和暴力引至现实社会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交流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一些平等的交流并没有带来互相理解、理性思考,相反,网络世界的暴戾之气日重,有时似乎成了一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宣泄场。

“关注负面信息并不是中国网民的特点,在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现在的网络语境是基于社交和沟通发展的,负面信息不可避免。但也应该看到,网络的温暖力量依然强大,现在应该做的是尽量公正和客观地发布信息,让公众对信息作出客观的判断。”

2012年年初,南京年近九旬“烤梨爷爷”伏万祥坚持自食其力的故事引起了网络热议,在一片感动声中也有网友开始质疑,指责他的子女不负责任,让老人独自谋生。面对质疑,南京市官方微博“南京发布”积极回应网友质疑,对消息进行核实,发现老人家境贫寒,老伴瘫痪在床,儿子身有残疾,老人自食其力是不想为家人增添负担。消息一出,引起网民的积极反响,很多网友甚至“组团买梨”,向老人表达敬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指出,从近3年来网民关注的关键词看,社会舆论的“整体暖色调”有所增强,“微公益”、“微力量”和“微温暖”成为网民个体对社会关照的真实写照。

“南京发布”负责人张建军说:“在网络舆论场中,批评和质疑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管理者,应该宽容对待不同声音。网友的监督让我们更加严谨,主动核实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不给谣言提供空间。同时,负面信息往往蕴含着社会治理的良机,敦促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责任编辑:星烨)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