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梅州600年古村完存原生态客家风貌 当地保护性开发

2012年07月27日0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中新社梅州7月26日电 题:梅州600年古村完存原生态客家风貌 当地保护性开发

作者 杨草原 唐林珍 曾仕谦

位于粤东客家地区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的600多年古村落玉水村,曾是粤东和江西商品流通运输的必经之地。这里民风淳朴、古树参天,完存大量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以及盐商古道、古驿站等,被专家学者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目前,当地正对玉水村进行保护性开发。

“我们正在整合玉水古村原有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对古道、古民居等修旧如旧,并增加新景,把玉水村打造成世界客都的世外桃源。”梅江区城北镇委书记罗涤权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

玉水村坐落在梅江区北部,距梅州市区10多公里。走进玉水村,可见众多古民居傍山而建,错落有致,与现代建筑相辉映。这些古建筑中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房屋的装饰精雕细琢,建筑设计布局协调,既讲究“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又体现出客家文化深厚底蕴。

据介绍,玉水村目前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有30多座,主要为围龙屋、四方楼、走马楼等,大多建于明末清初。“玉水村现有人口350多人,整个村庄现代建筑不多,而且现代建筑也没有破坏玉水古村的风貌。”罗涤权说。

在玉水村西边,一段用石块和卵石铺成的盐商古道,绵延数公里,已历风雨400多年。据当地史料记载,从清朝初年至民国期间,粤东客家地区一直盐丰粮缺,而江西省则多粮少盐。“挑盐担上江西”成为当时许多客家人的最大副业。“过去粤赣两地交通不便,大山横亘,水路不通,两省通商交流多走山路,因此出现了商贸交流的盐商古道。”当地村民介绍说。

如今,在石块砌成的古道上两旁,沾满岁月痕迹的盐商当铺、驿站等虽只剩断壁残垣,却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罗涤权表示,目前,当地正准备修缮古道上的古驿站、古当铺等,重现当年盐商古道风貌。

村中古树参天。在村西、村东各有一棵4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村西为“夫”树,村东为“妻”树,像一对夫妻守望着自己的家园,如今,这两棵古榕树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然枝繁叶茂;在“竹园堂”后面的山坡上生长着近十棵500年树龄的古树群,遥远望去,与玉水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在玉水小学校园里,一棵结子的百年桂花树,枝繁叶茂,每到开花的季节,桂花香飘散到村中的每一个角落,沁人心脾。

“古道、古驿站、古民居、古树群,这些都是客家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藏,我们希望通过保护性开发,以全新的角度再现一个原生态客家古村落”罗涤权说。(完)

(责任编辑:星烨、安鑫)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