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北京“牛小”招生索10万赞助费【3】

2012年09月18日10:28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借口公对公的赞助费

传统意义上来说,黄勇交的是一笔择校费,这是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但却屡禁不止的。如今,择校费以赞助费、共建费等新的名称继续在“幼升小”、“小升初”、幼儿园入学等教育阶段广泛存在。

黄勇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今年“幼升小”,很多“牛小”都不再收现金,而转收对公支票。“对学校来说,采用对公支票的形式,比以往收现金要安全很多。”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的是“向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任何费用”,但并不禁止企业向教育机构进行捐赠和资助。家长拿着对公支票到学校交钱,钱并不会直接划到学校的账上,而是存到区教委指定的银行账户或者教育基金账户上,然后再由这些账户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学校。家长拿到的一般是一份“某某公司自愿捐赠”的收据,有的甚至连收据都拿不到。如果相关部门真的到学校查账,这些支票形式的赞助费与学生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学校方面不存在违反规定的嫌疑。

像黄勇这样的家长,即便手握收据,也形成不了学校收受赞助费的证据。而且,更关键的是,没有家长敢于站出来实名举报。“好不容易才拿到这么一个入学资格,如果真的举报了,孩子以后还上不上学了?还是算了吧,反正已经搞定了,总算松了一口气。”

在各大教育论坛里,都流传着北京市重点小学择校费排行榜,各“牛小”的择校价格从几十万元到几万元不等。有研究机构在2011年公布了数据,北京中小学因“择校费”每年产生的收入在15亿元左右。这些费用绝大多数用来改善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同时,那些学校花不完的“择校费”,最终流入小金库,而这往往引发一些职务犯罪。(记者 孙毅)

(责任编辑: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