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烟台:黄金海岸线上“淘金记”(二三线城市引才特色系列报道)

张 玉

2012年10月18日08:53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图片来源:新华网

山东省委领导与烟台留创区海归人才亲切交流

烟台,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坐落于环渤海经济圈。2011年年底,烟台市被授予“2011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联合国宜居城市”的荣誉称号。其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山东半岛豪爽热情的人文环境,被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三大领域的海外人才所看好,他们纷纷选择在这里创业,在黄金海岸线上书写了一篇篇“淘金记”。

“娶”海归 “嫁”企业

烟台作为二三线的中小城市,在引进海外人才上,可以说是山东省意识最早,也是起步最早的城市,正所谓先下手为强,烟台在引进海外人才上走在了前面。烟台的突出优势在于它处于环渤海蓝色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地缘上的优势对于引进海外人才,是个很大的吸引力。烟台首先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引才把好技术好项目带进来,形成一个“引进一个好人才,带进一项新技术,创立一个新企业”的机制,从而实现人才的聚集效应。烟台市留创园牟主任说:“把国外技术引进来与企业实现完美嫁接,再依托企业嫁接出新技术,是烟台留创园的一大特色。”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烟台绿水赋膜材料有限公司的胡云霞博士到希尔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王广欣博士,人才与企业联姻成为海归园区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模式。

到目前,烟台留创园已经累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316名,其中8人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1人入选烟台市双百计划。烟台市留学创业园区积极探索人才引进的新模式,不断完善孵化体系,努力将园区的“人才磁场”效应不断放大。

科研创业两不误

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了怎么用?如何实现人才利用的最大化?针对这两个问题,烟台开发区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高端研发中心,鼓励海外人才在企业和高校双向兼职,实现校、企、才三方共赢。如塔斯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振宁,既任教于烟台大学药学院进行科研,同时又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优秀人才同时服务于高校和企业的校企联盟“两栖式”用才模式。

校企联盟“两栖式”用才模式,保证了人才始终处于学术前沿,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力“外脑”,也为高校搭建起创新成果的转化平台。牟主任介绍说:“先声麦得津是我们这里的明星企业,公司的科研助理由一支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留学博士团队组成。现在经历过几年的成长,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人才优势依托高校的科研资源,再加上海外科研机构的先进科学技术,彰显了才企的完美结合。

采访后记

如何引才 向海归取经

至此,本报的3篇“二三线城市引才特色系列报道”将告一段落。相较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在吸引海外人才上也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正如入选“千人计划”的专家杜振宁所说,“一线城市人才密集,人才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二三线城市的机会多,对海外人才的渴望和包容度也更大,提供的支持也更全面更到位。”

对于二三线城市如何更好地引才,一些专家和地方政府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书记杨宇澄认为,在引才创业方面,人才与领导是需要经常进行思想交流的,交流才能擦出新火花。“像体系化招商引智,进行‘政、产、学、研、经’等创新,都是与海归在业余时间商讨出来的。现已经不是靠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吸引人才的时代了,健全引才和服务于海归创业的制度和体系才是当下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很多地区对海外人才求贤若渴。“但一定要看人才适不适合在这个地区发展,人才不要求多,要重质量,可以请那些当地成功的海归创业者来亲身讲解一些人才和项目是否行得通,”入选“千人计划”的专家许洋说。

(责任编辑: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