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大公报:十八大阐述“中国道路”

2012年10月23日16:51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在一个重要的新节点上,“十八大”将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大会,国外对于“十八大”对上述问题的阐述正给予高度期待,尤其是“十八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进一步阐述。“十八大”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即将举行。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例行的五年一次的代表大会,又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这里笔者想通过自己与外国学者的接触,通过阅读外国政要和学者的评论谈一谈国际上对“十八大”主要关注点是什么。

换届制度化 有利于稳定

首先是领导人的换届。现在,中共和中央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通过两届党代会更换一次已成制度。一些外国学者谈到,邓小平所倡导的废除干部任职终身制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而且邓小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全党树立了榜样。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步完善了这个制度,从而保证了不断有优秀的、年富力强的领导人补充到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有的美国学者谈到,现在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制度比美国好。第一,有利于稳定。一般说来,中国在五年前已经基本选定了领导人,接下来的五年是一个过渡时期。老百姓可以早早做到心中有数,有可预测性;第二,有利于工作。美国总统任期一届四年,实际上到了最后一年,总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去争取选连任了,如现在奥巴马那样;第三,节省开支,美国选举简直是烧钱。今年,由于薄熙来事件,在这方面激起了一点涟漪。但国外的议论并不特别多。在90年代,许多国外智库都在讨论“邓以后的中国”;本世纪初,又在讨论“江以后的中国”,现在则没有多少类似的议论。

保持快增长 有利于经济

另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问题。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命题。本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全球化,中国入世;美国聚焦反恐;中国睦邻政策收到成效),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过头来看,更感觉“战略机遇期”的提法的英明。惟其如此,中国的发展道路(许多外国人称之为“中国模式”,其实中国自己倒很少有人用“模式”这个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在西方还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国外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是“十八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进一步阐述。“战略机遇期”指的是本世纪的头二十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接下来的八年还是不是机遇期?战略机遇期的国内外环境是否还继续存在?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如何保持这个机遇期?如何把“科学发展观”与机遇期更好地结合起来,既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又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中国将如何在下一个五年推进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所有这些,国外都是非常关心的。尤其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普遍乏力,有的金砖国家也出现了增长减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意义更显重要。

再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而提出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十七大”上又宣布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但也毋庸讳言,近两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安全环境变得复杂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变得像典型的现存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按照有的国际政治学者的说法,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竞争关系;即使是比较乐观的中美两国的学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学者也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竞争性因素突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包括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突出了。有的外国观察家质疑中国是不是还坚持和平发展,是不是还坚持睦邻政策。有的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多有指责,批评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透明”。

续走和平路 有利于世界

在变得复杂的安全形势下,中国如何坚持和平发展?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走出一条新型的大国关系的道路?中国一方面要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方面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国际上普遍期待着“十八大”给予进一步的阐述。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两岸关系。从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四年多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已形成。国外有一种议论:两岸关系中容易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挂得低的果子已经被摘得差不多了,再往后就是挂得高的果子了,要摘就要爬树、上梯子,就比较难了。大陆的政策是从易到难,从经济到政治,并创造条件破解难题,进行关于政治和军事议题的对话。大陆如何来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在台湾,对两岸政治和军事议题对话的支持率仍然不高,大陆如何来破解这个困境?大陆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这些都是国外观察家经常提到的问题。(作者:陶文钊,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大公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李文慧)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