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用戶名: 密碼: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人民網>>海外網>>台灣

釣運分裂三種路線

台灣“老保釣”命運大不同 熱血青年分道揚鑣【2】

2012年10月25日11:28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駐台北特派記者  王  堯    字號:

畢業於台灣大學地質系、1971年獲得美國布朗大學地質系博士學位的林盛中則在1972年回到北京,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工作。1978年到1980年,到大陸定居工作的台灣學者專家近200人,其中大都參加過“保釣”運動。大家覺得有必要組織起來,以便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同時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促進祖國統一。1981年11月3日,台灣同學會在北京正式成立,林盛中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2011年12月9日,林盛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海外“保釣”運動轉向統一運動,島內的“保釣”人士眼見台當局軟弱無力,遂將注意力轉向民主運動和社會運動。1974年,已在台大哲學系擔任講師的王曉波被解聘。目前,他是台灣中國統一聯盟副主席、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而“右派”的保釣學生則有不少仍活躍在當今台灣政壇,郁慕明、胡志強……官最大的是馬英九。

一場“保釣”運動也改變了林孝信的命運,當時台大物理系畢業、芝加哥大學博士在讀的他因為“保釣”上了台當局的黑名單,“護照”被沒收,在美成了非法居留,學也不能上工也不能打,被迫成為海外極少數的“職業革命家”,直到台灣“解嚴”才得以重新申請護照,申請了3次終獲批准,1988年回到闊別21年的台灣。此番“保釣”風潮再起,林孝信再度站上“保釣”的指揮車,面對群眾發表演說時依然文質彬彬,但他現在面對的不是當年走“建中、台大、美利堅”路線的“精英中的精英”,而多是台灣最基層的草根民眾。這些年,林孝信擔心最多的是“保釣”已成“昨日之怒”,擔心“保釣”的火種無人繼承、擔心理想主義情懷日漸成為這個社會的稀缺品。▲

 

(責任編輯:馮慧)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中國海軍東海演習
  • 楊麗萍謝幕舞劇楊麗萍謝幕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