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人民網>>海外網>>要論

新華網:城市垃圾箱何以“傷亡慘重”?

2012年10月31日10:21    來源:新華網     陳 堯    字號:

陳 堯

大連市今年新增的部分新式果皮箱和垃圾桶丟失、損壞現象嚴重。5月至今,城區有約150隻垃圾桶、100隻新式果皮箱丟失或損壞。(10月30日 《半島晨報》)

城市街頭的垃圾箱看似不起眼,但實際上卻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公共設施。如果它們殘缺不全、破爛不堪,那不僅會給市民生活造成諸多不便,還會增加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影響整個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文明水准。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順手牽羊將垃圾箱搬回家腌酸菜,還是故意損毀使其面目全非,擬或是惡意偷盜將其砸癟賣廢鐵,都是一種非常可惡的行為。情節嚴重和性質惡劣的,還可能構成犯罪,一經發現,必然面臨法律的嚴懲。

遺憾的是,不獨大連市,全國許多城市的垃圾箱都曾經遭遇或正在遭遇被盜損的厄運,並且愈演愈烈。針對這個令人深惡痛絕的現象,城市管理者可謂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治理辦法,包括加大巡查和打擊力度,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安裝下沉式垃圾箱,在垃圾箱安放點設置明顯標志,甚至給垃圾箱配上鐵鏈子和鎖等等。然而,凡此種種努力和嘗試,最終不是徒勞無功,就是無果而終,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效果。

“垃圾箱安裝速度趕不上盜損速度”,既是一個素質問題、經濟問題、法律問題,又是一個城市管理問題。一方面,必須譴責那些惡意盜損垃圾箱的不法分子,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必須認真反思自己的管理思維和防治措施,不能總是被惡意盜損者牽著鼻子走,尤其是在不法分子神出鬼沒、防不勝防的背景下,以及“老辦法”已無用武之地的語境中,更是如此。

很大程度上,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對城市街頭的垃圾桶情有獨鐘,關鍵在於“有利可圖”。因而,在垃圾箱屢屢被盜一事上,要想標本兼治、釜底抽薪,最直接、主動、有效的辦法就是“投其所不好”。具體而言,不妨著眼於垃圾箱本身,在其材質上做文章,進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箱的“回收價值”或者說“被偷盜的價值”。一旦無利可圖,“拆了賣不出價錢”,誰還會冒著違法的風險去偷盜垃圾箱呢?

城市街頭的垃圾箱“傷亡慘重”,既折射出不法分子公共道德水准低下,也拷問著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這樣的“價值判斷”,即便放之於更寬闊的公共管理領域,恐怕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值得各地的城市管理者仔細琢磨、舉一反三。

(責任編輯:張岩)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中國海軍東海演習中國海軍東海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