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倫敦將舉辦北歐文藝復興作品展

2012年10月31日08:4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新華網倫敦10月29日專電(記者白旭 姜魯榕)倫敦女王畫廊將從11月2日起舉辦北歐文藝復興作品展,其間阿爾布雷特·丟勒、老盧卡斯·克拉納赫與小漢斯·荷爾拜因等大師的作品將與觀眾見面。
展覽題為“從丟勒到荷爾拜因”。“這是首次在此舉辦北歐文藝復興主題的藝術展,”展覽負責人惠特克說,“這裡展出的不僅有畫作,還有當時的印刷品、手稿、挂毯甚至盔甲”。
北歐文藝復興指15-16世紀阿爾卑斯山脈以北地區的藝術創作活動,相關國家有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地。當時正值古登堡印刷術的普及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這些也極大地影響了藝術家們的創作。
德國藝術大師丟勒的系列木刻版畫《啟示錄》就是通過印刷流傳開的。展出的《啟示錄》作品共8幅,描繪了世界末日來臨時的場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四騎士》,圖上象征征服、戰爭、飢餓和死亡的四個騎士手拿弓箭、寶劍、天平和三叉戟,和哈迪斯一起給人們帶來災難。然而畫家在最后一幅畫上給人們帶來了希望。那是聖城耶路撒冷出現時的場景,而畫家描繪的聖城事實上是他家鄉城鎮的模樣。
“隨著印刷術的普及,丟勒看到了商機,”展覽負責人之一赫德說,“丟勒出版了自己的畫作,德語和拉丁語的版本讓他的作品向歐洲甚至更遠的地方傳播,讓他為更多人所知”。
在這一時期,以前畫家們喜歡的宗教主題逐漸被古典神話和人物肖像所取代。
比如,展覽上人們可以看到老盧卡斯·克拉納赫(德國)的名作《阿波羅與狄安娜》和《帕裡斯的裁判》。克拉納赫強調人文主義,反對宗教禁欲,著重刻畫女神裸體形象。在《帕裡斯的裁判》中,維納斯、朱諾和密涅瓦三位女神請特洛伊王子帕裡斯裁決她們中誰最美麗,而維納斯轉過頭,面帶微笑,象征她贏了這場競賽。
這個時期的荷蘭藝術家代表是老彼得·勃魯蓋爾,他是16世紀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的畫家、歐洲美術史上首個“農民畫家”。他的作品《對無辜者的屠殺》因被篡改而更加聞名。作品展現了殘暴的希律王屠殺嬰兒的場景,而后來得到這幅畫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被懷疑找人做了改動,把原來畫有嬰兒的部分都改成了包裹和動物,因此屠殺的場景就變成了掠奪。
北歐文藝復興時期,貿易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更多人願意付錢畫自己的肖像,因此人像畫增加了。而很多作家也到了國外,比如德國人小漢斯·荷爾拜因后來成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宮廷畫師。展覽上,他的作品和一些畫稿放在一起,它們之間的區別非常有趣。“比如亨利·吉爾福德的臉在成稿中被拉長了,顯得他更瘦了,更高貴,”赫德說。吉爾福德當時是亨利八世的寵臣,荷爾拜因很有可能是為了取悅他而做了這個改動。
展覽將持續到2013年4月14日。
(責任編輯:朱曄)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