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科技改變財富管理方式

本報記者 付碧蓮 

2012年10月11日16:07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財富管理行業正在被科技創新所改變,新技術、新平台的出現,將引導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由‘High Touch’向‘High Tech’發生轉變。”宜信公司創始人及CEO唐寧表示,這一變局為財富管理機構帶來新挑戰和機遇,科技創新使得為中國大眾富裕階層客戶提供真正的“咨詢銷售”,提供差異性價值成為可能。

  21世紀以來,中國進入全民理財時代,股票、債券、基金、保險、銀行理財、第三方理財等多種理財產品和渠道進入人們生活。

  然而,無論是哪種理財渠道,在過去都和“Touch”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每個過程中都有著人與人之間的頻繁接觸。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為例,大多通過業務人員與理財者面對面地推銷促成交易,保險、基金也大多如此,都是一個“High Touch”的過程。

  “在接觸的過程中,無論是財富管理機構還是客戶,都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才能最終實現目的。而客戶關注重點的多樣性越來越凸顯,財富管理機構如何不斷豐富產品線,保証一線財富管理顧問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靈活定制以贏得客戶,是財富管理機構面臨的挑戰。”唐寧表示,從現在的趨勢來看,財富管理機構的科技創新應該緊密圍繞客戶資源和渠道兩大要素,運用互聯網新技術和各種智能終端,滿足客戶隨時隨地在線理財的個性化需要。

  在唐寧看來,互聯網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是把財富管理服務的流程完整展現出來,服務更加透明化,有效避免消費者黑箱效應的影響,讓客戶產生信任,進而對品牌產生依賴。

  普華顧問公司的《2011年亞太地區私人銀行調查報告》顯示,35%的私人銀行經理人有意在兩年內透過社交媒介與客戶互動,近五成私人銀行有望在未來兩年使用移動通信科技。英國老牌私人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目前正在通過YouTube、推特和Facebook與客戶打交道,並擬運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國內多家銀行也紛紛開發了自己的APP客戶端,在官方微博上與客戶積極互動,網銀更是已經成為銀行的“指定裝備”。但在銀行之外,其他財富管理機構在新技術上的應用則並不多,“High Tech”遠遠沒有到取代“High Touch”的地步。

  曾在美國紐約著名的Altfest財富管理機構擔任資深策略師的呂騏認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和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雖然主要體現在理念、經營模式上,在技術上也有著一定差距,但雙方的起跑線距離並不遠,這也是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一次機遇。

(責任編輯: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