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華人子女道德倫理教育不容忽視

博源 

2012年09月12日15:3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如今,海外華人子女離家出走的現象比比皆是。幾年前,生活在意大利博洛尼亞的一位華僑的女兒16歲離家出走,17歲和男友同居生子,18歲和男友分開后才回到父母身邊。很多事件表明,海外華人子女教育存在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誤區,華人子女學習文化知識雖然十分重要,而道德倫理教育的缺失將嚴重阻礙華人子女的健康成長。
 
海外華人子女教育是社會一直高度關注的問題,在海外受教育的方式與祖(籍)國不同。華人子女為了適應旅居國的生存環境,接受旅居國的教育是融入的關鍵。而華人子女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時,則對東方文化和對東方的傳統道德倫理產生了一種自然的抵觸情緒。也許是中國的教育方式過於嚴苛,西方的教育方式更豁達和人性化,在這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多數華人子女則更喜歡接受旅居國的文化和道德觀念。
 
不同成長背景造就了兩種不同的文化記憶和行為。曾經的國內生活環境和所受教育的第一代華人,盡管他們來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西方社會,但優秀的中華文化仍然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和心理依靠,是他們血脈相傳的情結,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第一代華人身上具有永遠抹不掉的痕跡。從小在海外長大的第二代華人,旅居國的語言變成了他們的“母語”,對旅居國母語文化的認同與生俱來。與父輩兩種“母語”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差異,形成了第二代、第三代華人子女道德倫理的一種獨特的叛逆心理。
 
生活在西方社會的華人家長無不希望孩子在接受西方自由、獨立的教育的同時,也能深刻地體悟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和道德觀念。而多數家長卻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道德價值觀的教育。
 
中西教育模式,無論孰優孰劣,對於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的華人子女,掌握中華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不可或缺的是對其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試問,一個不能夠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即便他掌握了再多的知識,他又能為社會做出什麼?他的愛國之心、奉獻精神又從何而來?因此,海外華人子女教育問題不應該是簡簡單單的文化灌輸,更應該注重道德倫理的培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9月12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