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揭秘:國民黨“御林軍”起義前后

2012年07月26日16:06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陸平反復做王晏清的思想工作,重點幫助他認清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

國民黨軍第45軍97師,即原國民黨軍“首都警衛師”,是國民黨一支地地道道的“御林軍”。1949年3月,該師師長王晏清將軍毅然率部起義,這一舉措在蔣介石陣營中產生了巨大的震蕩,甚至對蔣本人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該師所屬的3個團中,第289團前身是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警衛團,直接負責蔣介石本人及其家眷的警衛工作﹔第290團是陳誠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和軍政部長時的警衛團﹔第291團是參謀總長顧祝同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時的警衛團。“首都警衛師”全師共13000余人,清一色的美械裝備,戰斗力較強,是國民黨軍隊中“嫡系之嫡系”“王牌之王牌”。蔣介石本人對這支部隊一直十分重視,並加以特別扶持。蔣不僅經常親臨視察,而且該師師長人選也多是由他親自提名,且時常召見訓話以示恩寵有加。

1948年10月,為加強首都南京地區的防務,保住蔣家王朝的反動巢穴,蔣介石權衡再三,不得不將這支“御林軍”與第102師等部隊合編,擴充為第45軍,改番號第97師。改編后的“首都警衛師”名義上算是野戰部隊,但該師所擔負的任務實際上沒有多大變動,仍然負責南京城內的警備任務。

1949年春,全國解放戰爭進入最后一個年頭,在此前不久接連進行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國民黨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蔣介石付出了損失154萬精兵的慘重代價,幾乎所有的精銳野戰兵團在這場國共雙方的大決戰中損失殆盡,殘兵敗將被迫退守長江以南的地區,企圖憑借長江天險作最后的頑抗,以保其半壁河山。與此同時,不斷發展壯大的人民解放軍發揚“宜將剩勇追窮寇”的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大踏步地南進,第二、三野戰軍的百萬雄師業已飲馬長江,虎視南京。

為配合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推翻蔣介石的反動統治,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積極行動起來,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瓦解敵軍士氣、策動敵軍起義就是我地下黨組織所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國民黨軍“首都警衛師”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經我黨多方努力而舉行起義的。

(責任編輯:俊馳)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