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歐債危機慢性病再次急性發作

唐雙寧  

2012年07月26日09:0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上周五簽署的1000億歐元西班牙銀行業救助協議墨跡未干,本周一西班牙債市暴跌,在全球市場引發拋售風潮。此外,歐元兌美元連續下挫,創兩年來新低﹔歐洲股市普遍大跌。

屋漏偏遇連夜雨,周一晚穆迪又將德國AAA評級的前景展望下調至負面,順帶將荷蘭和盧森堡AAA評級的前景展望也下調至負面,歐元區頓有“忽喇喇似大廈傾”之感!要知道,這一切離6月底歐盟峰會取得“幾個月前還根本無法想象”的三大成果還不到一個月。

當今世界經濟總的態勢是,美國金融危機是急性病,是心梗,服了硝酸甘油尚可緩解,現在美國經濟正處於緩慢復蘇中,但存在許多不確定性﹔美國金融危機引爆的歐債危機是“癌症”,是無解的慢性病,並且時時急性發作,給全球經濟蒙上陰影。

為應對歐債危機,歐盟峰會頻頻、德法領導人會晤不斷,甚至近3年的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峰會的焦點也始終圍繞歐債危機進行。回首過去這3年,危機程度之險要、被救國期盼之急迫、施救國出手之糾結、危機過程之跌宕,堪比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然而,每一次救助方案出台換得的片刻樂觀和希望,很快就被其后無情的市場狂風暴雨所澆滅。

歐債危機的症結是,二戰后歐洲國家長期實行高福利政策,政府負擔沉重,加入歐元區后的南歐諸國經濟競爭力下降、產業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乏力,政府無法支撐高福利,隻得發債借錢維持,債務雪球越滾越大,最終釀成危機。極端民主化的競選體制和不切實際的承諾,又加重了債務負擔,使得債務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歐債危機現已陷入僵局,如同“第22條軍規”中的那個想退役的飛行員,進退兩難。

對於危機最嚴重的希臘而言,退不退出歐元區都是死結。要想不退出就要實施緊縮政策,一緊縮經濟增長就要受損,一受損民眾福利就要下滑,一下滑民眾就要鬧事,民眾一鬧事政府就得放鬆緊縮政策,一放鬆緊縮,德國就不會出手,德國不出手希臘就會斷炊。而對於德國而言,老百姓不願用自己的錢去救他人,默克爾面臨的是要選票還是要歐元的選擇。

歐債危機未來不外乎三種可能:一是“進”,各成員國化當下之“危”為未來之“機”,在不進則解體的高壓下,統一各國財政收支,進而在此基礎上成立“歐羅巴國”,實現“聯邦”。按目前形勢,由貨幣聯盟前進到“聯邦”還有相當距離。

二是“退”,各國無法在緊縮和救助問題上達成一致,希臘等國隻好先后退出歐元區,此舉勢將產生骨牌效應,最終導致歐元區全面解體。

三是“半退”,這又有兩種可能:或者希臘有序退出,盡量減少過大的負面影響﹔或者歐元區一分為二,邊緣國家使用“B歐元”,核心國家使用“A歐元”,“A歐元”和“B歐元”之間的匯率可以浮動,“B歐元”國家好轉后可以重新回到“A歐元”集團。“退”和“半退”實質上都是歐元區的解體。目前歐洲國家由於各自利益使然,實際上既未進也未退,而是在“拖”。

未來,歐債危機還會在拖延中繼續掙扎,其最終結局尚需拭目以待。但其對美國、新興經濟體乃至全球經濟的“反向逆拉動效應”不可小覷,因為美、歐、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相互佔比達到20%,經濟一體化程度遠遠超過以往。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光大集團董事長)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