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給語言自由生長的空間

葉匡政 

2012年07月23日09:0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現代漢語詞典》每一次修訂,都會受到媒體和民眾的關注,第6版的出版仍不例外。媒體報道稱,這次《現代漢語詞典》最大限度地跟上時代腳步,收錄了大量時髦詞,像宅男、宅女、兩限房、群租、北漂、拼車、憤青、閃婚、傍大款、香蕉人、小皇帝、蟻族、月光族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民間語文的活躍。新創造的流行詞越來越多,人們也開始自發地制造與傳播新詞。

是否急於把這些新詞收入《現代漢語詞典》,我認為仍值得探討。語言和文字的規范雖有利於人們的溝通,但必須經過時間和歷史的考驗,不可過於強調“跟進”時代。“五四”時期也曾經是一個新詞大量涌現的年代,很多新詞留下來了,也有大量新詞隨著時間流逝早被淘汰,像梵啞鈴、司的克等。改革開放之初,也流行過很多新詞,像萬元戶、走穴、倒爺等,現在人們已極少使用。如果把這些詞過早編入詞典,規范下來,反而會影響到語言的自我淘汰與發展。語言規范是一件復雜的工作,既要考慮到它的穩定和繼承,也要給它充分的自由,允許它自我發展與變化。隻有新要素積累到一定歷史時間,才有淘汰舊要素、規范新要素的必要。語言更多的是約定俗成,所以要尊重語言自身的發展規律。

有人認為,《現代漢語詞典》和教育系統頒布的語言規范政策對語言存在過度規范的問題。由於對語言管得過寬、過死,一些經過10多年教育的人,對高尚、高雅的詞變得漠然了,網絡之所以新詞層出不窮,也是這種逆反心理導致的。所以,一方面有關部門天天強調語言、詞匯規范的重要,一方面民眾的語文水平有急速下滑的趨勢。語言有自己的生命力,語言的尊嚴也是一個民族的尊嚴。它有自己的生存與淘汰方式,人為的規范隻會導致一個民族的語言在語法和詞義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空缺,語言會變得越來越貧乏。

此外,還有對方言土語的規范問題。各地的方言是普通話最主要的源泉。60多年來,種種原因已導致很多地方的方言瀕臨衰落或消失,普通話從方言中汲取的營養也越來越少。方言土語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然而由於不允許在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上使用,今天的普通話,無論是書面語還是口頭語,都可能變得越來越枯燥貧乏。普通話如果失去方言的滋養,就成了無源之水,它畢竟不是天然語言,而是人造語言。方言的生動性,是普通話永遠無法抵達的。我們看到,小品和電視劇一旦使用方言,總能受到觀眾熱捧。可以設想,假如明清時代,朝廷也有一紙禁令,要求所有戲曲全統一成華北官話,今天我們不可能看到如此之多的地方劇種。

請讓語言在各類藝術作品中,有自由呼吸和生長的空間與時間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7月23日   第 07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