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安全反補貼調查凸顯美歐虛造

梅新育 

2012年07月24日08:53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次貸危機以來,美歐國家意識到制造業基礎不可替代,一時間,“再工業化”和招商引資成為美歐決策層熱議話題。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公開宣稱,其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要招商引資、為美國創造就業。

然而,在美歐政府一次又一次地對華為、中興兩家中國企業發起莫須有的“國家安全”審查和反補貼調查面前,他們所有動聽的言辭都黯然失色,顯得虛偽。

華為和中興長期受到美國議員和歐盟委員會的獨特“關照”。在美國,相關部門不止一次就“非法”政府補貼以及“國家安全”等,對兩家企業進行調查。在歐盟,當地國家有意對華為和中興採取措施,原因竟是兩家公司“利用政府補貼,低價從西方競爭者手中搶奪訂單”。

這類無中生有的猜疑和“關照”,早非首次。2010年,因所謂安全問題,美國商務部毀了中興、華為的一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2011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對中興、華為等中國電信企業的美國業務展開“安全威脅評估”……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的相同戲碼屢屢上演,盡管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政客們對老套路樂此不疲,但我們早沒有興趣陪他們玩這種游戲。調查的聲調一次高過一次,但美歐的指控卻拿不出確鑿的証據,他們憑借的只是一貫的猜疑。

在安全問題上,全球前50大電信服務供應商中,使用華為產品者多達45家,至今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如此堪稱輝煌的紀錄已經足以說明一切。

在補貼問題上,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優勢,不是來自所謂政府補貼,而是源於持續的技術創新。2011年,這兩大企業躍居全球企業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的冠軍和季軍,且其所持專利90%以上為具有高度權利穩定性和技術品質的發明專利。歐盟對華為、中興發起的反補貼調查,甚至遭到這兩家企業的歐洲競爭對手愛立信等公司的反對。

美歐對華為、中興發起的最新調查,多半將如同歷次調查一樣,最終不了了之。盡管如此,這類調查對他們開拓海外業務的阻礙卻極為明顯。一次又一次的調查和阻撓,使華為、中興在美國市場至今業績乏善足陳,盡管在其他市場所向披靡。這固然是華為、中興的不幸,但又何嘗不是美國的悲哀?

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人才、資本、商品紛至沓來都是興旺發達之道。如此優秀的中國企業你要拒之門外,難道你的“再工業化”和招商引資目標就是低技術、低收入產業和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

即使不考慮過於繁冗的法律所帶來的低效率,不考慮美歐選舉所潛藏著的政府更迭和政策反復風險,美歐再工業化和招商引資計劃制定者們要想成功,是否也該多審視一下自己過於捕風捉影的外資安全審查和反補貼等項制度呢?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