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西藏千年久河卓舞薪火相傳

2012年08月17日1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社西藏山南8月16日電  (記者  萬淑艷)“唰唰,咚咚……”在鏗鏘有力的舞步聲和打鼓聲中,有著千余年歷史的瓊結久河卓舞16日在西藏山南地區體育場開演。
 
作為2012年山南雅礱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瓊結久河卓舞、扎囊果諧、古老的藏族祭祀歌舞“澤當嘎巴諧瑪舞”、澤當藏戲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雅礱文化節,讓觀眾飽覽了一場視聽盛宴。
 
西藏山南地區古稱雅礱,是藏文化的發源地,有西藏第一塊農田、第一座村庄、第一座宮殿、第一座寺廟等諸多“第一”。
 
“山南歷史悠久,保留了許多傳統且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中共山南地委書記其美仁增在雅礱文化節開幕式上表示,山南有許多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得以傳承。
 
以瓊結久河卓舞為例,這一頗具山南民俗特色的古老舞蹈有著千余年歷史。當日演出的久河卓舞由64位舞者組成,最大的80歲,最小的隻有15歲。舞者邊歌邊舞,由慢漸快,慢時端庄肅穆,舞步整齊劃一,快時粗獷奔放,達到高潮時猶如急風暴雨,數十位舞者集體旋轉、甩動黑色辮子,敲響腰鼓,如醉似狂。
 
舞蹈進行到最高潮時,年輕的舞者將一位老人圍在正中央,老人有力地甩動著白色辮子,震撼全場。這位老人便是卓舞的領隊尼瑪旺久,今年已80歲高齡,是瓊結久河卓舞的國家級傳承人。
 
瓊結久河卓舞自2008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尼瑪老人便成了名人,他跳的卓舞《吉祥鼓韻》上了2011年中央電視台春節元宵晚會,之后受邀到香港、台灣等地表演,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在台灣演出時,他的徒弟扎西開玩笑說:“觀眾給你獻的鮮花太多了,你給家裡打個電話,趕個毛驢把鮮花運回去吧。”
 
尼瑪老人16歲便開始學習久河卓舞,如今在全村已有80多位徒弟,全部是男丁。他們平日裡勞作,而在藏歷新年、望果節、雅礱文化節等重大節日期間聚在一起跳舞。“不管你在多遠的地方,表演時必須要回來。”老人說。
 
洛桑丹增是尼瑪老人的侄子,同時也是老人“欽點”的傳承人。這位皮膚黝黑、笑起來憨厚可愛的傳承人今年35歲,卻已跳了18年的卓舞。“久河卓舞共有12種舞姿,我一兩個月便學會了”,他說,作為久河卓舞的傳承人,他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未來一定要把這一舞蹈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我9歲的小兒子跳起卓舞來有模有樣”。
 
今年夏天,久河卓舞隊迎來了唯一的高材生,正在四川大學讀書的平措羅布。“文憑再高,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平措羅布?腆地說。
 
西藏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山南地區是西藏文化的發源地,很多傳統民俗文化在雅礱文化節期間展演,並融入時代新元素,相信雅礱文化在未來一定會得到更好發展。
 
2012年的雅礱文化節以“藏源  藏緣”為主題,於15日至21日舉行,期間舉行20多場頗具山南民族特色的主題活動,包括文化大展演、文化主題論壇、青年歌手民歌大賽、投資洽談會、哲古牧人節等。(完)
 
(責任編輯:星燁)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