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投資大師建議“不買房去務農” 務農潮進行時?

2012年08月06日17:24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如果讓我在中國投資,我不會在上海買房,而是會選擇在哈密投資農業。”這是世界級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日前在於杭州舉辦的專場投資報告會上,對投資者們做出的建議。
 
實際上,早在大師發言之前,以白領為代表的一批“都市人”已經將目光投向了農業這塊被忽略已久的蛋糕。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的組織者常天樂說,“我認識的農場主們,80%都是都市人。”“城市反哺農村的一種方式。”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周立教授這樣評價白領務農。
 
越來越多的人在做這件事,他們的故事五味雜陳。意義很豐富,卻唯獨不能用金錢衡量。“我至今還沒見過靠做有機農業發大財的。”常天樂說。
 
都市白領:初衷是為吃得放心  
 
“有機農業一定是我以后想要做的事”
 
“我想要做有機農業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考慮到食品安全的問題。”從事傳媒行業多年的羅晴是個典型的“都市人”。對她來說,日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她務農的初衷,也是她對有機農業的最大信心所在。“我覺得我個人的觀點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人,這些人和我一樣對食品安全是有訴求的,如果我能滿足這個訴求,那麼我就有了市場。”
 
羅晴的另一部分動力是來自從事農業的親屬。“我的親戚當中有的就是農民,我發現這些人知道如何種植,但是對銷售卻一竅不通,結果利潤很薄。”
 
今年,羅晴的親戚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向社區直銷農作物。她本人也參與了這個過程,並在幫助聯系社區時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這也給了她一個靈感。
 
“我覺得,都市人大部分對農業並不了解,比如說我,我也並不掌握農業技術。但是我們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在銷售、流通環節上起到作用。”羅晴告訴記者,在她看來,這種“分工合作”的運行模式或許正是連接都市人和有機農業的橋梁。
 
既然是規劃,那麼對風險的預計也是不可或缺的。對於經營有機農業可能遇到的困難,羅晴也並不諱言。“困難挺大的。”羅晴的計劃是,從銷售環節起步,然后以加盟店的方式進行擴張。但從貨源、物流到受眾的購買力,每一個環節都很難落實。
 
“做飯的人對價格比較敏感,不在乎錢的人又不怎麼做飯,這讓有機農作物處於很尷尬的地位。”羅晴認為,目前大眾對有機農業的認知還很不充分,市場也還太小。
 
困難很多,而羅晴也沒有孤注一擲的打算。“我這個想法不是短期規劃,可能是個五年計劃甚至十年計劃,但有機農業一定是我以后想要做的事。”
 
業內人士:做農業要有好心態
 
“至今還沒見過靠做有機農業發大財的”
 
“我認識的農場主們,有80%都是都市人,剩下的20%裡也有一半是在城市裡工作過的。”常天樂如是說。
 
作為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國際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的中國項目官員,常天樂認為,不少都市白領對農業的看法恐怕“太天真”。
 
據常天樂介紹,目前從事有機農業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經營農場的主要目的在於為親友提供有機農產品。“這樣做起來自然很輕鬆,也有的是和馬術俱樂部等結合起來經營,有些規模也做得比較大。”
 
而對於經濟條件並不理想、要把有機農業作為事業的都市人來說,日子顯然就沒那麼好過了。“農業技術只是一方面,如何與農民打交道,如何做銷售,農業和城市裡的行業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
 
農業不比其他行業,前期投入是巨大的。作物一年可能隻有一次收成,錯過了就隻能撐到下一年。而隻要一場暴雨或是冰雹,便足以讓一年的努力付諸流水。在長時間的學習和適應中,農業要求經營者投入遠多於其他行業的時間、金錢和感情,有機農業則更甚。
 
而不少人眼中的“田園夢”,對身在其中的人來說更像是個笑話。“我見過的這麼多農場主裡,沒有幾個能過上悠閑的生活。”在常天樂看來,做農業,尤其是有機農業,親力親為幾乎是唯一的辦法。“認為可以靠分工合作來經營的,往往是把農業想得太簡單了。”常天樂告訴記者,尤其是經營有機農業,很多時候是難以找到合適的技術工人的,最后還是要自己去學技術。“想要把一個農場經營好,不置身其中是不可能的。”
 
常天樂給記者講了個故事:“以前有一對都市姐妹,想要離開城裡的工作到鄉下務農。但真的開始干之后,她們反倒不敢辭掉自己的工作了——她們得靠自己工作的收入來養活農場。”
 
“我至今還沒見過靠做有機農業發大財的。”在常天樂的記憶中,除了入行很早、特色鮮明並且有固定銷路的幾家農場外,剩下的農場主基本都只是以“不虧”為滿足。
 
“做下去都不容易,更別提賺錢了。”這是常天樂對有機農業的評價。那麼,那些一直堅持下來的都市人,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我覺得,能在這行做下去,首先你要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其次要真心喜歡農業,再次就是要有個好心態。”而對於收益,常天樂則表示,“不虧錢就已經不錯”。“所以我一般不勸別人做這一行,因為確實太苦了。”
 
農業專家:白領務農讓農業更“多能”
 
“客觀上起到了城市反哺農村的作用”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周立教授不僅是農業的研究者,也是都市人務農的實踐者,在鄉下租有一小塊土地。周教授認為,白領務農的最大作用在於擴展了農業生產的功能。“以往我們所知的農業生產主要起到提供產品的功能,但是隨著近年來城市人的進入,農業逐漸體現出了文化、教育、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甚至醫療康復等功能。”但周教授認為,國內都市人務農的現象還未成潮流。
 
近年來,很多農業專家提倡通過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來提升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正當專家們發愁如何發展鄉村教育的時候,白領“務農”則正好暗合了這一主旨。
 
農業專家們早在前幾年就提出了“城市反哺農村”的概念,而白領務農不僅為農村帶來了資金,更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理念。
 
周教授則表示,盡管都市人下鄉並不是主動的、有意識的行為,但在客觀上確實起到了城市反哺農村的作用。白領們經營的有機農場對周邊地區的農戶們來說不僅是一個生產模式的樣本,更是兩種生活理念的碰撞。
 
這也許正是白領投身農業的最大意義。記者 許諾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