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藝術品信托暗藏泡沫風險 

專家:普通投資者避免盲目涉足 

2012年02月20日15:35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去年房地產信托受限使藝術品資產向金融資產轉化,並形成信托產業又一創新方向,而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不斷升溫,促使藝術品信托成為新寵。近日有媒體曝出“藝術品信托第一案”,不免引發市場對藝術品信托產品的進一步關注,其繁榮背后究竟隱含哪些風險?

目前市場上的藝術品信托仍在不斷發行,如正大銷售的融寶2號藝術品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擬募集資金5000萬元,其預期收益率也比較可觀為10.5%。我國藝術品信托主要分為質押融資信托和藝術品投資信托基金兩類,投資門檻基本也是百萬起步。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去年共有16家信托公司成立了39款另類信托,其中32款投資藝術品,佔比高達82%,規模也超過100億元,而2010年全年此類信托的發行規模僅為7.58億元。

之所以藝術品信托不斷火爆,是因為其誘人的收益率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加盟”。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藝術品領域投資年回報率最高達26%。“藝術品信托產品是藝術與金融的結合,游資的炒作使我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泡沫不斷加大,所以投資這一領域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認購時需要仔細了解標的物,並能理性地判斷其中的風險。”一位信托分析師如是表示,藝術品信托市場可以稱得上是機遇和風險並存,隨著越來越多金融資本的涌入,其風險也在不斷積累,因此不建議投資者盲目參與其中。

據了解,當前書畫作品成為我國藝術品信托的主要投資標的,其中募集資金在1億元以下的信托產品,大多以現代書畫為投資標的。古代書畫價值通常較高,但年代久遠也容易被造假,投資風險極高﹔現代書畫雖然很少存在造假問題,卻缺少公認的價值認定標准。

據業內人士反映,藝術品信托市場的價值評估環節仍不夠透明,部分信托公司、投資顧問、拍賣公司為謀求自身利益往往成為藝術品價格暴漲幕后推手。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雷雯雯對此表示,由於目前國內市場並沒有藝術品價值評估的統一標准體系,所以藝術品價值評估隻能依靠所謂的專家和大機構,人為主觀性較大,導致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從我國部分當代藝術品在國內外各拍賣行公開交易的數據來看,一些藝術品在兩年間價格可以翻三四番,甚至一些作品的估價在一年內增長數十倍,這表明藝術品估價等中介環節也仍缺乏規范制度。

商報記者 劉偉

鏈接

藝術品信托第一案

濟南女商人任春霞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得的三幅畫作,最終因為資金問題隻支付了其中的兩幅畫,隨后這兩幅畫迅速通過了泰山文交所的上市審核,公開挂牌上市交易。此時,畫作的持有人變身為中國金谷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蘇富比香港有限公司近日將“拍而不買”的任春霞告上法庭。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