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橋頭堡”促邊雲南關名鎮畹町復興

2012年08月16日09: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瑞麗8月15日電(吳華麗 王艷龍)曾經因戰爭而繁榮,又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幾度興衰的雲南邊關名鎮畹町,正借助“橋頭堡”這股東風悄然復興。
 
15日,記者探訪了小城畹町。畹町經濟開發區地處中緬交界,本地人口1萬余人,為全國最小邊境城市的國家級口岸。
 
“抗戰時,它開始繁榮起來。”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楊維誠,1953年來到畹町工作,曾任畹町鎮的副書記。他告訴記者,1938年,滇緬公路修通后,大量的援華抗戰物資通過畹町進入中國,許多商人也來到這裡淘金,畹町因繁華而被世人稱為“小香港”。隨后,日軍佔領畹町,商賈撤離了這裡。抗戰勝利后,畹町隻有200多名抗戰傷殘士兵和部分當地農民堅守在這裡,整個小城一片廢墟。
 
楊維誠說,解放后,附近的商人又來到這裡,畹町慢慢復蘇。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畹町邊貿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那個時候,瑞麗還是茅草房一條街,這裡已是車水馬龍。”
 
不過,隨著瑞麗在“境內關外”政策中的崛起和1999年政府撤市設區后,畹町開始冷清起來。
 
“全國各地的人都來這裡採購東西去賣,很繁榮。”畹町森森木雕工藝品店老板黃花阮說,她1984年來畹町時,畹町至少有上百家商鋪,廣東、廣西等地趕來這裡擺攤的商販滿大街都是。而后隨著行政級別的調整,瑞麗的興起等,在畹町的商人開始轉移到瑞麗或者回家,畹町一夜之間繁華不再。
 
“去年以來,這裡的人又多了,生意也好做了。”黃花阮說,“橋頭堡”建設啟動后,來畹町旅游的人多了起來。多年沒有變化過的畹町新進來了2家房地產公司,沿街的商鋪開始走俏,出現了租不到的現象。
 
“以前這個房子再便宜,我也不會租。”黃花阮說,她去年前在歷史名橋畹町橋旁賣工藝品,今年房東不願意租給她,她才搬到距離畹町橋幾百米的這個位置。而這間店鋪的租金以前每月才450元,今年漲到了2100元。
 
統計顯示,2011年,畹町完成生產總值32629萬元,同比增長15.2%﹔完成進出口貿易總值19.32億元,同比增長18%﹔旅游行業總收入7828萬元,同比增長16.3%。各項經濟指標均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當地執政者表示,將圍繞“中華經濟圈”、“東盟經濟圈”等結合部的優勢,繼續加快“橋頭堡”建設,全力推進“提升邊關名城,打造文化畹町”的發展戰略,促進畹町經濟的全面復興。
 
“要有鋪子的話,我還想再租2個。”黃花阮說,未來,隨著杭瑞高速龍瑞段修通,自駕游的興起,畹町的商機會更大。(完)
 
(責任編輯:星燁、安鑫)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