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走向精神富有,依據在哪裡?

葉小文 

2012年09月10日08:55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浙江,去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9000美元。這個先富的地區響亮地提出:要努力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
 
好啊,春江水暖鴨先知,浙江走在前面了。
 
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是中華民族的古訓。“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孔子),“倉廩實而知禮節”,這些格言至今擲地有聲。歷史上我們也曾富過。中國是文明古國,書香門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靜、從容、大氣、平和,有其境界。不應有了錢就狂了、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是馬克思主義的真諦。馬恩多次論証,“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証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實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証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不但客觀條件改變著,而且生產者也改變著,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因此,它“需要一種全新的人,並將創造出這種新人來”。
 
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是中國發展的必然。從全黨來說,在90年奮斗征程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但執政時間延長、執政環境變化,成績、鮮花、掌聲、誘惑多了,精神懈怠、意志衰退的現象難免相伴而來,雖乃局部無礙大局,任其蔓延也會瓦解黨員干部的斗志,動搖執政根基。
 
從全國來看,“富”,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因為我們實在是窮慣、窮怕了,窮病窮病,多是窮出來的病。但富,也會富出病來。改革開放極大地根治了窮病,但不能“富得丟掉了魂,窮得隻剩下錢”,不能心浮氣躁不思進取、心煩意亂不知所從、心高氣盛欲壑難填。
 
信仰的動搖是危險的動搖,信念的迷茫是最大的迷茫,理想的搖擺是根本的搖擺,思想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在心靈和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偉大的民族。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以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
 
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在中國還相對貧困的30多年前,鄧小平就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當下,胡錦濤又重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事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
 
物質富裕精神富有,已如春潮扑面滾滾而來,我們分明聞到了它的氣息,聽到了它的呼喚,感受到它的脈動。再過數年且看它,必將席卷、覆蓋、深入、滲透於全中國。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