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揭秘宋美齡晚年生活:對中文已感陌生

2012年09月20日10:00    來源:鳳凰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核心提示:如今中文對宋美齡而言已有些陌生,每日裡戴老花眼鏡看的是她愛看的《紐約時報》等幾份當地英文報紙。看新聞報道不大想了解台灣的信息,因為台灣在變化中不合她的心願。
 
 
 
     
                      (老年宋美齡 資料圖)

 

原文提要:僑居紐約,時年104歲、跨越三個世紀的宋美齡,因傷病多年來以輪椅代步,每日以散步、看報、讀《聖經》消磨時光。去年,她完成了國民黨黨員重新登記手續,成為終身黨員……
 
為跨越三個世紀而欣慰
 
據多次出入宋美齡寓所人士傳來消息稱:僑居紐約已20多年的宋美齡,一些華人稱她為:"既有過陽光燦爛,又有過風雨大作而有影響力的女壽星。"今年3月底,正好度過104歲的高壽生日。雖然隻身一人,卻未有過大的愁嘆或眼淚。但由於曾因乳癌和卵巢囊腫兩度手術及因車禍致腿、臀受傷,體能不及在台北時的良好,多年來以坐輪椅代步進出。
 
今年元旦的上午,照料她生活在起居的護士告訴她今天是2001年新年元旦時,宋美齡那濃縮世紀風雲的臉就綻開從未有過的舒心笑靨,並回答說:"對,對,我沒有忘卻元旦。"因她清醒記得去年元旦時,紐約《世界日報》為她舉辦了有意義的個人畫展。原因是她從50歲起步拜名師黃君璧學畫,已有不少佳作問世。乃至早在台北時張大千也說她很有長進,畫山水花鳥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次畫展既是為她心愛佳作的集中展示,又是今后封筆不再作畫而劃上圓滿句號的象征,她坐著輪椅親自出席了開幕式。
 
回憶中流露出喜悅的心情。今年元旦又逢跨入21世紀的第一年,依稀記得自己從清朝后期出生,至今已成為生命跨越三個世紀的幸運老人,故她那微紅的雙頰笑起來。盡管她行動不便,但看上去她的面容要比其百歲出頭的實際年齡年輕些,牙齒也隻補了四顆,頭發沒有全白且長到腰際。老態未發展到完全龍鐘,往年那種雍容氣質並未喪盡。這是她長期注重自身保養,遇事不煩躁的結果。難怪美國化妝美容師們也說,百歲老人還保持如今那樣不太難看的面容難得,每年要為她作幾次美容,算是在她尊貴的儀容上,為垂暮老人作免費宣傳。
 
 
 
外甥兒女待她最為忠貞
 
自1975年蔣介石病故而由蔣經國接管台灣權力后,她對這個年紀較大的兒子推行的改革政策頗感惆悵,總感到越變越不順眼,越變越沒秩序,越缺少老頭子在時的那種倫理水准,心底裡總是不那麼自在。為此她毫不猶豫地借故養病,於1979年到美國居住,以回避這個看不順眼的環境。
 
她自認來美國后的經歷沒有在台北時那麼豐富多彩,但最幸運的是有幾個好外甥兒女,給她以天倫,給她晚年生活增添幾分歡樂。早先住在姐姐宋靄齡購置的長島一幢小別墅裡,9年后搬至外甥孔令侃在曼哈頓為她特地購買的一套大公寓裡。雖然住在高高的9層樓裡,不及原台北士林官司邸那樣舒適,但屋臨東河,臨窗了望,視野廣闊而一覽無遺﹔旁有一座中央公園空氣新鮮,可以坐著輪椅自由環游,在碧草綠樹中尋找一份自然野趣,成為她到美國后最為滿意的開心事。
 
這個為她購房的孔少爺(又稱孔路易),才學兼備,早在南京和台北時,不論宋子文或宋美齡有什麼大的外交活動,總免不了在幕后幫忙助陣。當年宋美齡到美國國會演講,其英語稿就經過孔令侃的潤飾而更見典雅。到美國這幾年,孔令侃為她改善居住條件而不惜花費許多購買這套大公寓。
 
至於那個聰穎的孔令儀(又稱孔珍儀)小姐,不僅在當年蔣介石逝世時形影相隨地陪伴哀傷的她,共度痛苦的時刻,而且后來台北建造圓山飯店如何設計方能體現民族風格這樣的事,也征求她的意見。到美國居住后,每年一次又一次來看望和陪伴她,有時與她談天說地,有時陪她到戶外散步,十分親近。正是外甥兒女們對她的孝順和悉心照料,使她感到以往缺失的美好和諧給找了回來,安慰她那形單影隻的心靈,化解了心中的種種郁結。
 
她發出嘆息說,開啟記憶,回顧塵緣,一些人叛變背節,隻有外甥兒女忠貞不貳,給了她晚年人生一份厚禮,比親生兒女還好。1999年她把原在長島的住宅出賣,在美國華人社會成了一條不大不小的新聞,有人以為是她錢不夠用而轉手,其實這是旁人誤解,賢外甥孔令杰在美國得州有廣大的產業,可足供數代人享用不盡,她自然也無需去考慮一個"錢"字。

 

自感生命嚴冬季節到來


    雖然台灣這個小朝廷已非當年,對她早不怎麼看重,但尚健在的一批老臣出於以往皇恩浩蕩和良久的關系,竭力說服台灣當局繼續關心宋美齡僑居美國的生活。由台北榮民醫院派出四名得力護士照料她的生活,每日輪流,做飯、洗衣、藥療、陪伴全部負責、同時派出一名中校為首的保安組,負責其寓所的警衛任務即使外出散步,也有警員緊跟在后,使宋美齡的日常生活起居無后顧之憂。

    即使如此,宋美齡近年還是流露出寂寞之感。原因是孔令儀、孔令侃、孔令偉、孔令杰四個外甥兒女中,除前一個外,其他三人都沒有跨過新世紀,於近幾年先后過早凋零。令看望和照料她的親人大為減少。目前唯一尚存的外甥女孔令儀也因自己年紀大而精力所限,來看望她的次數不及過去多。過去常去看望她的一些美國故舊,不少也已"黃鶴東去",以往門庭若市的常客已不多見。就連婦女聯合會理事長嚴倬雲(辜振甫夫人),也因年紀大精力所限,會見她的次數也在減少。

    至於蔣家第三代的重要人物蔣孝勇和蔣孝武也先於祖母而過世多年。連庶出的章孝慈,也未能延壽,過早與她永別。還有一位庶出之孫章孝嚴,前幾年在李登輝部下任要職,被她視為有些事做得過分,客觀上充當李登輝的"打手",不把他放在親近視線之內,由此宣告了蔣家三代人在台灣影響的日漸衰微。加之自己未生兒育女,使宋氏有一種失去依傍的彷徨,猶如冬天失群的鳥兒,有走向生命嚴冬季節的不安。

    陷入這樣的處境,為了打發歲月的流淌,她作為腦子不怎麼糊涂的高壽老人,每日散步、看報、讀《聖經》消磨時光。凡是不刮風下雨,總在護士和保安人員的陪伴下,坐輪椅到寓所邊的東河岸或中央公園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接受大自然的恩賜。有時甚至不讓護士推車,自己雙手用力緩緩向前推,借以鍛煉衰老的體魄。

    如今中文對她而言已有些陌生,每日裡戴老花眼鏡看的是她愛看的《紐約時報》等幾份當地英文報紙。看新聞報道不大想了解台灣的信息,因為台灣在變化中不合她的心願。在她那遨游宇宙的廣闊心胸中,台灣隻佔極小的地位。相反對美國、歐洲、加拿大、印度、開羅等方面的新聞報道倒有關心的興趣。1月底,她就從報上看到美國新總統小布什上任的新聞,認為此人的相貌與其父十分相似。印度發生大地震死傷幾萬人,令她十分驚訝。宋氏是基督教徒,年事愈高對宗教的信仰愈篤,讀英文《聖經》成為她每天必修的功課,有時還與身邊人談傳福音的事。讀英文《聖經》和談基督觀念,所耗時間遠勝於看報紙和電視。似乎一日不讀《聖經》就像是失缺什麼東西那樣不自在。難怪《世界日報》報道說,讀《聖經》,祈禱為靈修,成了她不可缺少的生活。

 

看不慣台灣的世事變幻
 
宋氏作為基督教徒,說出話來頗含基督理念。她曾緊繃神經地對人說過:台灣世事變幻的日歷已很厚很厚,翻得最多的是正義與邪惡、正直與虛偽那幾頁。她說那個李登輝,當年是在宋楚瑜向她說了一些好話后,才被同意推舉到國民黨代主席的位置。可是李在手中握有大權后,培植親信,排斥異已,清除老蔣舊部力量,讓人一年又一年驚魂,當年上台之初拜會她時那種畢恭畢敬的樣子全然不見。以后又不斷發表"兩國論",公然主張分裂國家,把兩岸關系推到中國人難以忍受的警戒線。她認為此人會唱政治戲,十分虛偽,不能相容。
 
同時她又想到,去年台灣選舉形勢吃緊時,國民黨中評委的一些人請她出面挺連(支持連戰當總統),信是由秦孝儀執筆起草,經她過目,想不到最終結果是民進黨的陳水扁上台,又制造出一個台島麻煩制造者,令她十分不安。不過她是很忠於國民黨的,去年9月國民黨進行黨員重新登記時,交了兩張照片和一萬元新台幣黨費,親筆簽字支持絕不參加其他政黨的黨員規約,完成重新登記手續,成為國民黨的終身黨員。(香港《鏡報》月刊9月)
 
(責任編輯: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